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十二五”开局之年新成:渭南生产总值过千亿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2-22 07:50

早春2月,东秦大地传来喜人消息:2011年,渭南生产总值实现1029亿元,增长15%;财政总收入完成94.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4.3亿元,分别增长26%和3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12.9亿元,增长3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8768元和5571元,分别增长17.9%和2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1.7亿元,增长17.2%,昔日“农业大市”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不仅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高点起步,也为经济社会进一步又好又快发展强了后劲,硬了支撑,聚了民力,美了环境。
      强了后劲。去年渭南21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91亿元,占年计划的100.4%。韩城500万吨焦化等50个项目提前建成投产,蒲城70万吨烯烃等70个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华县丁二醇扩建等20个重点前期项目提前开工。全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586个,其中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81个,到位资金329.9亿元,增长43%。三一重工等12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渭南,大唐集团15家央企来渭投资,被评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和“十一五”发展开放型经济先进市,2月7日,又有83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10亿元。
      硬了支撑。随着龙钢、金钼等企业扩能技改稳步推进,中联重科二期等工业项目加快建设,新型煤化工、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已经成为渭南工业调整结构、持续增长的有力支撑点。一年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5户,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87.9亿元,增长40.5%。工业园区入园企业达到790户,实现营业收入928亿元,占到工业总产值的64%。
      聚了民力。2011年全市民生方面投入资金150多亿元。新建改造校舍13.7万平米,建设公办幼儿园64所。蛋奶工程受益学生达到29万。新建改建县级医院5个、乡镇卫生院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村卫生室63个。“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7.1%,药品“三统一”制度实现农村全覆盖。建成湭河健身长廊等城乡体育健身工程154个。36万城乡低保人口实现应保尽保,40万困难群众享受到生活和物价补贴,灾后重建完成投资2.3亿元,转移农村劳动力117.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7.2万人,完成扶贫重点村建设93个,搬迁1.6万人,脱贫10.27万人。46.8万人享受移民后期扶持政策。3357个单位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27.8万人受益,从多方面,热了民心,聚了民力。
      美了环境。近日,临渭区、富平县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市农业园区发展到73个,富平现代农业产业园、华县钟张蔬菜示范园被确定为国家级示范基地。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达到484个,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8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00个,带动农户30.9万人。完成渭河综合治理城区段北岸堤防主体工程和大荔、潼关农防段及南山支流堤防加高培厚工程,逐步实现被动防汛向水资源综合利用转变。建设农村公路文明示范路1957公里。建成安全饮水工程296处,解决了54.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治理水土流失355.3平方公里。完成造林40余万亩,5个村镇被省政府命名为生态村镇。成功发行城投债券18亿元,中心城市建设完成投资83.8亿元,实施项目143个,新增城市绿地5400亩。县城规模和承载能力得到提升,10个县城全部晋升为省级卫生县城。12家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82家重点污染源实现在线监控,关闭“两高一资”企业8家,万元GDP能耗下降3.6%。建设城市社区27个、农村社区180个。21.8万农民进城落户。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3%,国家卫生城市成功创建达标,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进入技术评估阶段,城区空气质量达标314天,连续三年超过300天。(陕西日报)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