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借力党代会强劲东风谋求东大门飞速崛起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5-29 06:04

“今后五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西部强省。这个目标承前启后、催人奋进,接续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西部强省,衔接省‘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中等发达省份,是陕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路径。全面建设西部强省的主要标志是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百姓富、生态美。” 
      刚刚闭幕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赵乐际为我们描绘了今后五年陕西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全面建设西部强省的新征程。
      近年来,我市以“做强园区、做美城区、做优景区”为突破口,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全力加快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服务业,为发展蓄积了“能量”。为了促进渭南经济由“量变”向“质变”的跨越,前不久,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渭南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发挥三大优势(区位、人文、资源),突出“三化”联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建设经济实力较强、人民生活富裕、文化魅力彰显、生态环境优美的新渭南”。
      据此,市委、市政府制订了《渭南市建设陕西东大门规划》,进一步提出,“要把渭南建成关天经济区和秦晋豫区域中心、东西部开放型经济合作示范区、西部现代农业先行区、国际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中西部门户重要的物流集散地,打造富裕文明和谐活力的陕西东大门。”
      落实好省党代会精神,对渭南来讲最根本是要肩负好建设陕西东大门的历史使命。要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加快园区、城区、景区“三区互动”,促进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综合实力。
      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建好陕西东大门,必须解放思想转观念。思想的解放,是改革开放的先导,也是改革开放的最大成果。对于正面临发展转型的渭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更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平心而论,和毗邻兄弟地市相比,渭南发展的劲头不足,步子不快。这就要求我们从“依赖”思想中“转”出来,从固有“经验”中“转”出来,从“自满”意识中“转”出来,摒弃“小富即安”的小农经济思想和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和敢想敢试敢冒的精神,用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使“人口大市、财政穷市、工业弱市”的落后面貌得以彻底改变。
      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建好陕西东大门,必须凝心聚力谋发展。渭南地处我国版图中心,属西安大都市半小时经济圈,是关天经济区和黄河金三角合作区的重要支点,市场战略位置极佳,域内资源丰富,人文荟萃。然而,一个毋庸赘言的事实是,这些区位、资源和人文优势并没有转化为发展优势,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有些干部“想群众的少了点,想自己的多了点;谋事业的少了点,谋政绩的多了点;干实事的少了点,干虚功的多了点”。建设陕西东大门,要求我们的干部必须抛开杂务,“谋发展之策,干发展之事,出发展之力”。
      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建好陕西东大门,必须抓住项目不松劲。没有工业构筑的经济缺乏后劲,缺少项目支撑的工业不成规模。项目就是规模、是后劲、是增长点、是财政收入。作为陕西东大门的渭南,地处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位置,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域内交通发达,煤电资源十分丰富。这些都为我们进行项目建设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正是凭借这些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和资源禀赋,一批超大型项目相继落户,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当然,只有继续在区位和资源优势上做文章,通过大项目建设、大手笔开发,我们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借力党代会强劲东风,谋求东大门飞速崛起。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富裕文明和谐活力的新渭南定会呈现在秦东大地。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