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渭南市委开展“四严格一提升”作风建设活动纪实
来源: 发布时间:2012-10-09 06:23

    官有所畏,业有所成。
    为官之人,只有懂得敬畏权力、敬畏法纪、敬畏群众、敬畏责任,才能“思”而出乎理智、“做”而有所顾忌、“行”而不忘法纪;才能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012年,当渭南市吹响东大门建设号角的时候,渭南市委就把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作为首抓的“一号工程”。
    今年5月,渭南市委书记庄长兴提出,在全市开展“严格管理、严格教育、严格监督、严格纪律,提升行政效能”活动,强化对关键领域和重点部门的监督,促进勤政廉政,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办事效率,着力打造廉洁勤政、务实高效、开拓进取的机关干部队伍。

    作风就是力量  作风就是形象

    “‘四严格一提升’是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三问三解’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的现实需要。”
    “只有每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以优良的素质、过硬的能力、恪尽职守的态度,把自己本分的事情干好,党的各项政策和党委、市政府的决策才能得到有效落实,才能调动全体干部群众,最大限度地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东大门的事业中来。”
    ……
    这是渭南市委书记庄长兴对“四严格一提升”活动的诠释。
    的确,作风就是力量,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执行力。
    围绕这一活动,渭南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理论学习、合理权力配置、规范权力运行、强化权力监督,用严格的体制机制对权力进行规范和约束。
    5月份以来,渭南市大力开展加强机关干部自身建设。通过开展集中和个人学习、上党课听辅导、办专栏看碟片、交流研讨和外出参观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拓展学习形式,促进教育成效。
    “一把手”讲廉政课、开展“业务标兵”竞赛、公务接待“廉政灶”等等,各种活动落脚于“素质和水平的提升”。
    据统计,市级各部门建立和完善学习制度399项,召开学习例会537次,开展各类专题教育活动179次,参加活动8699人次。累计编发简报和信息36条(篇)。同时,召开工作汇报点评会191次,参会5131人次。开门纳谏收集意见和建议871条,其中486条被采纳;新建立管理制度303项,修订完善管理制度557项;主要领导与中层干部谈心785人次,提醒教育179人次,诫勉谈话95人次,通报批评9人次。有目标、有载体、有特色的活动,促进了干部思想上的提升、能力上的提高、行动上的有效。
    临渭区全面推行“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财物制度,各单位明确人财物及工程项目的分管领导,形成副职分管、正职监管的监督约束机制;市财政局以“两学一读一推进”、“三学习三提升两争做”、“三秦书月、书香财政”等为载体,认真执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效能建设制度;坚持对重点业务、重大支出、重要决策等及时予以公开,通过政府、网站,公开了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等,在财政网站公开了有关财政政策、电子化政府采购,工资津补贴、住房公积金查询、国有资产管理等内容,明确服务项目和办事流程,方便了基层群众,提高了工作效率。
    市司法局建立了“日考勤、周小结、月考评、季奖评”和“强化督查、评后选劣”机制,对表现好的工作人员进行表扬,差的公开通报;市水务局推行公务接待“廉政灶”制度,城区内公务活动不得公费用餐,下基层一律在单位灶就餐。
    ……
    通过学习教育,狠抓管理,广大机关干部加快知识更新、加强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提高做好工作、履行职责的能力,可以很好地解决机关干部工作主动性不够,工作能力不高、争创一流意识不强的问题。

    合理权力配置  主动预防渎职犯罪

    实践证明,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背后,几乎都存在同一个原因,那就是权力运行失衡。
    避免这种失衡,关键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也在于体制机制的建设。唯有规范权力运行,才是预防渎职犯罪的治本之策。
    8月底,在渭南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工资福利科工作了6年的杨岗,离开了他熟悉的岗位,开始在新岗位——人力资源市场科上班。
    这是渭南市“四严格一提升”活动中一项重要工作——轮岗。即凡在机关掌控司法权、审批权、资源监管权、行政执法权、人财物管理权以及证照牌业务办理等工作岗位上的中层干部,原则上三年进行一次轮岗,任满五年的必须轮岗。还将拿出一定职位对外公开选拔。
    “一个干部在一个岗位上呆得时间太长,资源人脉积累越多,难免滋生腐败。而轮岗制有助于制约腐败产生,打破垄断。特别是在掌控司法权、审批权、资源监管权、行政执法权、人财物管理权以及证照牌业务办理等工作岗位上,轮岗就显得格外必要。”渭南市纪委副书李刚栓表示,约束制衡权力运行的轮岗交流措施,是规范公共权力作为保障事业顺利发展、保护干部从政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
    截至目前,渭南市256名机关科级干部,已有189名完成轮岗,剩余干部也将在9月底前全部轮完。
    严格轮岗制度的同时,渭南市还将通过“简政放权”,让行政权力不再集中,市级层面事权变小,便于集中精力谋大事,实现工作由事务性审批向监管督促抓落实的转变,建立“流程最优、环节最少、时间最短、服务最佳”的行政运行体制,简政放权分为两大部分:一是针对计划单列市韩城:渭南市将所有的2056项行政服务事项管理权限全部下放韩城;二是针对渭南市其他区县,下放县级行政许可(审批)事项73项,取消行政许可(审批)事项101项,保留市本级许可事项126项;下放县(市、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587项,涉及市级40个部门、单位。
    此次取消或下放的权限中,涉及资金与项目申报的如: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申报、新建水库项目申报、中省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申报等总计45项原属于渭南市发改委的权限下放到了县(市、区),占渭南市发改委原有权限的90%。
    “简政放权”在方便群众的同时,也使权力不会过度集中,使权力归属更加合理。

    有效监督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让群众来监督,让百姓去检阅。这是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最好的办法。
    “我家只是买一辆农用运输车,为什么就不能享受低保?”
    “农村低保政策有规定,按照规定,年人均收入低于1840元的才能享受低保,像你家里这样的情况已经不符合低保条件了。我们应该让那些条件不好的人更好地受益国家低保政策。”
    吝店镇凭北村的马伟新,因家庭经济情况好转,购买了一辆农用运输车,超出了低保条件。镇政府工作人员和村干部耐心细致地给其宣讲农村低保政策,打消了心中疑虑,退出了低保。
    这是临渭区在在深化“四严格一提升”作风建设主题活动中,切实转变基层干部作风,着力解决城乡低保存在的问题,在全区集中开展了城乡低保大排查清理活动时的一个插曲。
    临渭区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这项活动,全面提升干部执行政策的水平和能力,全面排查清理违规低保、关系低保、人情低保等问题,促进社会救助工作的公正、公平和全区社会的和谐稳定。渭南市临渭区民政局低保办主任刘万全介绍,自活动开展以来,临渭区已排查城乡低保对象9807户26109人,占全区城乡低保家庭总数约48%。
    像临渭区这样以低保排查为抓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解决群众问题、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在渭南的其他部门和区县也以各种形式的活动和主题开展。
    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入开展审判工作“五进”活动,深入行政村、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工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主动化解矛盾纠纷;
    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局坚持以提升招商工作效能为目标,实行重点工作周检查通报制度,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运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市商务局采取请进来、走出去、问卷调查、网络互动、12312投诉服务平台等方法开门纳谏,开展社会评议,改“领导、部门说了算”为“基层和群众说了算”,强化为民办事的主动性……
    与此同时,渭南市还在全市开展了岗位风险点排查活动。
    每个岗位自行确定廉政风险等级,制定防控措施,建立预警处置机制,增强岗位自我教育防范意识,提高风险领域党员干部自觉抵制和预防腐败的能力。
    目前,在市级各部门,加强了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分析研判,形成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报告61篇;建立预警处理机制325项,化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风险188个;积极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已经公开重大事项438件。在各县区,有727个单位实施了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制度,确定示范点65个,形成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报告153篇;建立预警处置机制108项,化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风险280个;推行党务、政务公开的单位795家,已经公开的重大事项有1180件。
    官有所畏,业必有所成。随着“四严格一提升”活动的展开,渭南的各项工作得到又好又快发展。到8月份,全市开工在建的213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33.8亿元,占年计划的74.5%。其中,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37亿元,占年计划的80%,高出全省平均进度3.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8.69%;工业经济运行良好,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总产值939亿元,同比增长21%,累计完成增加值344亿元,同比增长22%。(陕西日报)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