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书记、市长进高校活动的部署和要求,10月12日,在西北大学建校110周年华诞来临之际,市委书记庄长兴、市长徐新荣带领市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深入西北大学,召开校地合作座谈会进行深入交谈,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人才培养合作平台和长期合作机制,努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为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提供坚实支撑。西北大学党委书记乔学光、校长方光华出席座谈会。
在座谈时庄长兴说,西北大学自1902年建校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教学和科技创新成果,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优秀科技文化创新人才。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及时跟进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理论前沿,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拓宽办学思路,改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科研实力显著提升,为全面建设西部强省、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掀开了西北大学改革发展的一页页辉煌篇章。
庄长兴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活力的陕西东大门,渭南最稀缺的资源是人才,最需要的支撑是科技,最大的竞争和挑战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与西北大学这样实力雄厚的高等学府合作一直是我们的美好愿望,也是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着力推动渭南发展向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转变、全力加快东大门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将不断创优合作环境,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人才培养合作平台,建立健全校地长期合作机制,努力在全市倡导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尊重创新、尊重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使渭南真正成为西大理想的研究基地、实践基地、创新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共同打造校地合作的典范。
徐新荣在简要介绍市情之后,就加强双方合作建议:建立校地合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推动合作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全面合作,突出产学研合作,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重点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文化旅游产业化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技术攻关,建立教学实习基地或试验示范点;培养人才队伍,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方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把渭南作为西北大学的蔬菜、水果、肉、奶、蛋等农副产品的供应基地,保障学校绿色食品,促进农民增收。
乔学光、方光华表示,西北大学与渭南渊源颇深,学校老一辈著名学者李仪祉就是渭南人,先生为我国培养了许多水利人才,可以说双方的合作历史悠久。在渭南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的今天,我们愿再次协手共谋发展,寻找科技创新合作的切入点,搭建合作长效机制,在广阔的领域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开启校地合作的新篇章。
市委秘书长郭忠杰、市政府秘书长孙建升,市委组织部和市发改委、人社局、工信局、教育局、科技局的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