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去年,我市继续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提升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按照将新增财力80%用于民生的原则,进一步扩大民生保障范围,稳步实施促进就业、收入倍增、全民社保、教育提升、卫生健康、文化惠民、保障住房、消除贫困、改善环境和服务生产十大领域民生工程。截至12月底,共实施100类项目,投入149.6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15.5%,比上年增长19.1%,是自2008年以来,5年民生工程中年度完成之最。
我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在实施过程中,坚持做到项目与资金,发改、财政与部门,市级与省县“三对接”,做到争取中省项目资金、落实市级配套资金、落实县级投入资金“三落实”,实行项目实施、资金拨付、配套到位情况“三考核”,确保把民生工程建设成“阳光工程”、“精品工程”、“放心工程”;对发放或补助到人的项目,严格做到政策公开、程序透明、支付到人、打卡发放;对工程类项目,严格落实招投标、政府采购、工程监理和竣工验收等制度;通过政府网站、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向人民报告,对群众作出承诺,接受群众监督,通过民生工程的实施,广大城乡群众越来越多地享受到民生工程带来的实惠,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去年以来,我市卫生部门加大与相关部门协作力度,使各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保证全体城乡居民享有基本卫生服务、保证城乡重点人群享有重点服务和保证城乡居民享有基本的卫生安全保障等6项重大公共卫生和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免费服务项目。其中,健康教育、以居民健康档案为载体的健康管理、基本医疗与合作医疗已覆盖到全市农民。
在实施过程中,各县(市、区)卫生部门规范项目管理,明确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医疗机构等在项目实施中承担的服务内容、工作要求、项目指标及考评标准。并对乡镇卫生院人员、村卫生室人员开展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和相关人员管理能力,疾控、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部门加强对实施单位培训的技术指导和支持。同时,抓好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信息录入,慢性病人与老年人动态健康管理,以及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等薄弱环节的项目管理。截至目前,全市32万老人得到免费健康体检,5万余农村孕产妇享受到免费住院分娩,为1000多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2.5万名农村妇女实施免费两癌筛查,25万名儿童免费接种免疫规划疫苗,26万名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得到规范管理,全市传染病发病率连年下降,健康教育普及率及健康知识知晓率稳步提升,全市人均期望寿命增加到72.1岁。(渭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