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一:以前在县里居住的渭南老百姓购车后,必须到市里交纳保险、附加费、上线检测、排队挂牌手续,为此群众多跑冤枉路、多花冤枉钱,现在老百姓不出县城,无需排队等候就可在各县区车管所上户挂牌,仅此一项每年就能为老百姓节省费用3000多万元。
镜头二:野广告,又称城市牛皮癣,清理业务原先由临渭区综合执法办公室承担,如今外包给专业的家政公司,同样的工作从原先每年花25万元效果不佳,到如今花13万元,清理野广告及时、彻底、专业。
镜头三:渭南市发展改革委的审批权限缩减了90%;市公安局原有的58项行政审批权仅保留7项;2056项行政管理权限全部下放计划单列市韩城……与之对应的是今年以来渭南各类企业登记数比去年同期增长9%,个体工商户增长25%,带动了民间投资以58.5%左右的速度增长,社会投资和创业热情迸发。
……
简政放权这一叫响神州大地的热词,如今在陕西东大门——渭南,用一项项改革、一个个数据得以具体体现。
从2012年8月开始,在时任渭南市长、现任渭南市委书记徐新荣的倡导和发起下,渭南上下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精神,响应省委、省政府赋予渭南“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的重要决定,开西部地区之先河率
先开展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改革。一年来,渭南简政放权工作有序推进,呈现出动手早、力度大、放得彻底、承接平稳、运行良好等诸多特点,可以说简化了审批环节,优化了服务流程,放掉的是“官本位”意识,强调的是监督、监管。
“简政放权的目的就是把以前政府掌握的权力还给市场、社会,而这个过程的实质就是利益的重新调整,可谓举步维艰、难度很大,但只要能释放市场的活力、动力,凝聚民心、民意,渭南就敢啃简政放权这个‘坚硬骨头’,绝不做‘全能政府’”,徐新荣说。
下放取消:对发展的“拦路虎”开刀
11月4日,渭南市法制办的会议室。这里从各个部门抽调的几十个工作人员正分成5组,面对投影仪对渭南62个政府部门单位上报的几千项权能,按照审批、许可、强制、处罚等11项权力分类再次进行逐一审核。
事实上,这已是去年渭南市政府一次性下放县级行政许可(审批)73项,取消行政许可101项及下放给县市区及重点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700余项之后,再一次对于政府权力进行梳理,并准备近期再次取消、下放一批权能。
“我们的原则是在遵守国家相关法规的前提下,凡是能取消的审批尽量取消,凡是下级政府能做好的,上级政府绝不插手。”渭南市市长奚正平说。
为了使取消、下放工作有据可依,渭南市政府在去年8月份下发《关于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的通知》,并印发《关于简政放权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实施意见》,确定了首先对车辆注册登记、交通违法信息处理、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旅馆业特种行业许可等一大批与经济社会参与度高,民生关系密切的权力实施改革,改变以往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的缺位、越位和错位现象,向阻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拦路虎”开刀,通过取消或下放权力给所辖县市区,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增强经济活力,最大程度地释放改革“红利”。
“现在还只是做一些基础性工作,再经过几遍政府权能梳理后,渭南将会把一批经济、社会、民生关系密切的权力继续取消或向基层下沉,改变以往‘市里管到看不到,基层看到管不到’的弊端。”渭南法制办主任安延会说。
转移职能:理顺政府市场社会关系
如果政府提供的社会服务不但耗资巨大,而且效果不佳怎么办?
政府向市场、社会购买服务!然而,这项改革目前只在引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试行,地处西部内陆的渭南能行吗?
渭南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研究,制定了《关于发展壮大社会中介组织积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意见》,对政府向社会中介组织转移职能进行总体安排部署。在转移职能的范围上,将政府在“行业管理与协调、社会事务管理与服务、非基础性教育和医疗服务、技术服务和市场监督”等4方面职能优先实施,目前,第一批将19个部门49政府承担的服务职能已经向社会中介组织转移。
不过,在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的渭南,社会中介组织的发育也不完善,因此渭南一手抓转移职能工作使其有序推进,一手抓社会中介组织培育发展,先后出台了《渭南市政府向社会中介组织转移职能工作方案》、《渭南市社会组织发展规范实施方案》等配套政策,倒逼社会中介组织加速发育,使其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我们已经完成对9个社会组织的评估,2家企业的资格审定,近期还要公布政府6个部门20项职能的转移方案,年底前全部完成规范化建设、购买服务、承接职能、等级评估试点等工作。”渭南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克强介绍。
优化增效:把应该管的管好管到位
“这次简政放权的改革在全面了解政府各部门现有权限之后就可以进行职能的优化配置、增加效能,被缩减权力的部门更可以通过这次改革腾出手来把那些应该管的管好、管到位。”安延会说。
渭南在加大取消、下放、转移政府职能力度的同时,还着重对保留的审批事项进行优化增效,按照“简化、提速、合并”的目标,渭南开始了程序优化、完善流程再造、开展并联审批、明确办理时限的改革。对服务业、工业项目和建设工程项目领域需要多个部门审批的,渭南已经开始明确由一个部门牵头,采取并联审批的方式,这样就可以压缩审批时限、减少审批环节,缩减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能。特别是对于下放到所辖县市区乃至重点镇的权力,渭南加大基层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整合政务资源,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基层倾斜,确保下放的权力接得稳、管得住。
“一些部门在这次改革中也开始将工作重心要由重事前审批调整到事中、事后监管,这对于加强日常动态监管,保证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作用巨大。”渭南市政府一位工作人员说。
壮士断腕:敢啃“坚硬骨头”的渭南精神
渭南实行的简政放权改革,可以说是在长期“全能政府”观念造成的思维定式下,对权力和既得利益的彻底颠覆。因为触及权力和利益问题,就会不断出现上热下冷、明放暗不放、放责不放权、上下无法协调衔接等等问题,但渭南市委、市政府顶着压力,用壮士断腕的决心,持续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
其实,只要长期观察渭南发展就可以发现,从“一元剧场”探索文化体制改革到成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委员会改革食品监管体制,再到如今减政放权对政府自身权力全方位的“开刀”。渭南作为西部中小城市,缘何屡屡在阻力和风险巨大的钢丝上起舞?
用徐新荣的认识来回答,没有革自己命的决心和勇气,就难以突破与科学发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政府部门权力利益格局,难以闯过改革的“深水区”。
“简政放权有效地调动了市场、社会的积极性,较大程度地释放了发展潜能,在实施做这项改革的过程中,更体现出渭南人不等、不靠、攻坚克难,勇于啃改革发展中的‘坚硬骨头’的渭南精神”。一位长期关注渭南发展的专家指出。(陕西日报 记者王忠杰 陈圣强 通讯员祖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