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文明路上的“幸福合奏” :写在渭南市荣获“陕西省文明城市”称号之际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1-27 07:54
    她,一路栉风沐雨,一路砥砺前行。

  在相继被授予“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中国旅游百强城市”、“浙商投资最佳城市”、“粤商最佳投资城市”、“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2012年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等多项荣誉称号后,她再现芳华,赢得“陕西省文明城市”称号。

  她就是渭南!

  时值新年,万物吐瑞。此时,整个城市都披裹着一层寓意喜庆的中国红,愈加让人赏心悦目:通畅整洁的街道、来往有序的车辆、环境优雅的住宅小区、多彩纷呈的文娱活动、文明礼让的市民……如今,渭南已俨然成了一座宜居宜业的和美新城。在这片热土上,日渐浓郁的文明气息正悄无声息地渗透进居民生活,馨香馥郁的文明花朵正灼灼绽放于这里的每个角落。在争创文明城市的征途中,渭南人凭借着智慧和汗水,合奏出一曲雄浑的赞歌——幸福,走在文明的康庄大道上!

  关键词: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全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使群众对党政机关行政效能和反腐倡廉的满意度均达90%以上。

  镜头:这是一个普通的炎热夏日,却是一位初中老师难忘的一天。这天,她与来自各个行业的28名代表走进市政府零距离感受市政府各部门的工作职能与运转情况,与他们座谈的是市长奚正平。“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了解了市政府历史变迁、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建设、民生工程等情况,还破除了政府与市民之间的心墙,体现出市委、市政府政务公开、接受监督的诚意。”她感慨不已地说。

  成果:让公民了解政府,监督政府,拉近了群众与政府的心,“让市民进政府”活动成为我市政务公开的一大亮点。为强化干部教育,提高理论素养。3年来,我市以多种形式强化党员干部培训170期,参训干部15520人次,1183个县处级领导干部接受廉政教育,10.65万余各级党员干部接受以“三史”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培训。在推进依法行政,提升工作效能过程中,我市各级按照《渭南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建立完善了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机制、重大行政决策跟踪反馈机制及政府常务会议公众旁听制度。开展简政放权,市本级保留审批事项126项,下放县级审批事项73项,取消审批事项101项,将全市2057项行政职能中的587项下放到县级政府或其部门,优化了行政运行机制,提高办事效率。相继出台的《渭南市行政执法程序规定》、《渭南市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办法》,进一步加强了行政执法体制建设。为落实好政务公开,建设廉明政府。我市还成立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渭南市政务公开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市级各部门、各单位、各公共服务行业均建立了政务公开制度,做到了办事程序、时限、结果、标准“四公开”。

  关键词: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原则,坚决维护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全民法制教育普及率达到80%以上。

  镜头:“若不是有法律援助,我的家恐怕早就塌了。”当大荔埝桥乡受援农民工杨丽拿到丈夫8万余元赔偿金时流下感激的泪水。杨丽的丈夫在工地打工受伤后索要工伤费无果,向市法援中心申请法律援助。市法律援助中心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办理,帮杨丽一家讨回了赔偿金。

  成果:在今天的法治领域,我市始终恪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准则。成立了市、区法律援助中心,开通了覆盖全市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有力推进司法公开,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在强化公民维权方面,已形成了信息互动、事件互报、事情互商的良好工作机制。除此,我市还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机制,有效化解了劳资纠纷。同时,开通的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有效维护了未成年人、老年人、孤残儿童和残疾人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平安建设初步形成了“点线面结合,人技物互补,打防控衔接”的一体化防控新模式。四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已经形成,“三位一体”大调解体系全面建立,“社会化+专业化”调解模式逐步推行。

  关键词:以“诚信渭南”建设为重点,努力创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使行业风气满意度达到85%以上。

  镜头:在城区某商城的一家眼镜店内,几名顾客正在试戴眼镜。这家店从2009年开始,从一个8平方米的小店发展已到今天拥有两家200平方米的专业眼镜店。老板谭先生告诉记者,从2011年我市创建文明城市开始,商场经常向他们宣传诚信兴商的经营理念及科学先进的管理经验,号召他们要以高度负责的质量意识、热情优质的服务态度诚信经营,并经常对产品进行检查。“创建活动开始后,商场的所有商品要求明码标价,明折明扣,以次充好、虚假高折等变相欺骗消费者行为几乎没有了,商场也被评为百城万店无假货商场,这让我的生意好了很多,分店就是在创建期间开的。”谭先生说。

  成果:三年来,我市积极推进以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个人为重点的“诚信渭南”建设,成立了诚信联盟。发挥政府在诚信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的“百城万店无假货”一条街和示范店创建评选活动,已确定5条示范街、7家示范店。开展创建“诚信市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活动,14家企业已申报“陕西省质量守信(A级)企业”,有力促进了诚信渭南建设。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广告宣传、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我市不断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市场环境,全面推行公开承诺、民主监督、阳光投诉等制度,制定下发了《关于受理群众举报投诉的程序》,规范投诉处理机制,确保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关键词: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为根本,着力构建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镜头:2013年冬季的一天,尽管寒风凛冽,临渭区故市镇的大戏台前却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我市开展的“欢乐乡村行” 文化下乡活动正在进行。台下不少群众被秦腔话剧《下辈子还要你当妈》的剧情感动得流下热泪。一位村干部说,“在家门口能欣赏到这样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的文艺节目,真是太好了。对于这样的活动,群众很期盼、也很喜欢。”

  成果:人民群众是争创文明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建活动开始以来,我市举办的四届道德楷模、“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和“百名文明市民标兵”评选活动,使榜样的力量不断感染、引领更多人;近年来,我市有4人入选“中国好人榜”、9人入选第三届陕西省道德模范候选人,涌现出了一批以“中国好人”张清海、“全国最美村官”雷洋洲、“见义勇为优秀青年”王博文等为代表的先进典型。与此同时,一批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建成投用,市博物馆、体育馆、文化艺术中心主体建成,市档案馆已达省一级标准。“一元剧场”成功经验在全国推广,我市文化体制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全市注册志愿者达到4.5万余人,20多支志愿服务队常年活跃在城区的大街小巷,为广大市民提供无偿服务。创文公共知晓率达到95%以上。

  关键词:以网吧整治为突破口,共同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镜头:经开区魏先生的孩子上小学三年级时,因夫妻平时忙于生意、疏于管教,致使孩子经常到学校周边的网吧和游戏厅玩耍,学习成绩一塌糊涂。我市实施整治校园周边网吧活动中,魏先生孩子所处学校的游戏厅和网吧被剔除。“周围没有了游戏厅和网吧,学校也加强了和家长的联系,两年过去了,孩子学习也有了很大进步,让我们感到很欣慰。”魏先生告诉记者。

  成果:创建期间我市出台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渭南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意见》、《渭南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表》,并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健全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学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们的节日”、“中华经典诵读”等活动。此外,成立了网吧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开展对网吧、校园周边环境、书报刊市场、荧屏声频的治理活动,严管重罚,形成高压态势。同时,为有效维护未成年人权益,设立未成年人维权岗,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实施千校达标工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贫困生助学帮扶机制,对单亲家庭、困难家庭的学生给予经济等方面的扶持。实施“留守儿童牵手工程”使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以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为着力点,积极建设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

  镜头:“渭南的公园越来越多,每个周末我们会根据喜好去公园锻炼、散步。”杜桥中学的韩老师高兴地告诉记者。道路的畅通、优美的环境、干净的农贸市场、清爽的背街小巷、文明的礼仪、不断拉大的城市空间,让久居的渭南人深切感受到了因创文带来的巨变。

  成果:以城镇化为契机,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是我市发展的战略。在此过程中,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及城市中央区、城中村改造等控制性详规编制。组织实施城建项目200多个,累计投入资金200多亿元,完成了连霍高速东入口改造工程,打通了10条断头路,新建了12条城市道路,沋河公园、朝阳公园、滨河景观公园建成并投入使用,渭清公园、城东生态园、渭河南堤绿化带建设已初具规模。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17平方米。城区污水经过治理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大力发展的卫生事业,完成了渭南市中心医院迁建任务,实施了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完善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城乡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同时,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都达到省上的标准要求。保障房建设完成目标任务。

  关键词:以深化“平安渭南”建设为平台,合力创建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市民安全感达到85%以上。

  镜头:最近,家住铁路小区的赵师傅逢人便开心地说,没想到自己丢失的新电动车被找回来了。赵师傅说自己所住的小区经常出现丢车子现象,自从小区安装了摄像探头后,丢失的电动车被找了回来。

  成果:为充分发挥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的职能作用,我市开展“打盗抢、保民安”、“泰安”行动、“亮剑二号”打黑除恶等一系列严打行动,破获了一批大案、要案,使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安全生产月”活动使全市安全事故率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扫黄打赌”、“打传销”安民行动有力地净化了社会环境;“亮剑”、“希望”、“春雷”等打击食品犯罪进一步整治了食品药品领域突出问题。药品生产经营共查办案件1171起,保障了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智慧渭南”的实施,在城区安装视频监控探头8万多个,治安卡口91个, 筑牢了治安防控体系。

  关键词: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致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镜头:“以前只要对面单位烧锅炉就不敢开窗,现在改烧天然气了,小区的空气清新许多,家里再也没有粉尘煤灰了。”商务小区的姚女士如是说。

  成果:创建实施以来,我市积极实施大气污染治理。市县联防联控,重点抓好燃煤锅炉、餐饮业油烟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严抓秸秆禁烧工作,截至2013年10月底,市区达到二级以上天数266天,达标率87.5%。同时,继续保持“铁腕治渭”高压态势,制定科学治渭计划,将任务落实到45个项目上,2013年前10个月,渭河出境断面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平均浓度均达到省政府考核要求。城区环境噪声平均值和交通干线噪声值分别低于60分贝和70分贝。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三绿”(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率)均达到创省文测评要求,并且各项指标远远超出指标要求,是我市一大工作亮点。

  创建工作只有开始,没有结束,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勇往直前,阔步走在文明路上……(渭南日报)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