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破茧成蝶舞翩跹——渭南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回顾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4-21 08:15
    晨曦微露,徜徉于沋河公园,映入眼帘的是:绿树、草坪、花坛、亭台……这里已经成了市民锻炼、休闲的好地方;华灯初上,漫步在广场街头,随处飘荡着欢快的旋律,一种现代化都市的气息迎面扑来,让人倍感这座城市的勃勃生机和无穷力量……这里就是日新月异的陕西东大门——渭南。
  “对一个城市而言,最吸引人的不仅仅是它的产业、经济实力,更是它的魅力、它的宜居性。”渭南决策者深谙此理,2005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的重大决策。2007年底,渭南初绽花苞,获得“省级卫生城市”之称。2008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号角在渭南上空吹响,一场“创卫攻坚战”在东秦热土上打响。2011年,这座城市再现芳华,摘得“全国卫生城市”之誉,一座整洁卫生、环境优美、绿色生态的宜居新渭南迅速崛起。

  筚路蓝缕 奋力勃发——上下“一盘棋”
  今日的渭南,市容环境面貌日新月异、人居条件和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市民文明卫生理念逐步形成、城市卫生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卫生管理体制不断健全……对渭南而言,创卫是一次长达六年之久的全市动员、全民参与的艰苦征程。“加大投入、完善功能、改善民生,使环境建设向着更高标准、更高要求迈进。”这既是创卫的出发点,也是城市共建共享、惠泽百姓的目标。
  为确保创卫目标的实现,六年多来,在全国爱卫办和省爱卫办的关心指导下,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作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作为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重大工程,始终围绕创建标准,以摧枯拉朽之势掀起一场席卷全市各个领域、各个角落的卫生革命,从小处着手、细节抓起,从一座公园、一个市场、一个小区开始,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抓落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求解答,以不达标准誓不罢休的决心和信心努力创建卫生城市,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真真切切地享受到实惠和好处。
  只有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卫才能成功。自创卫以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落实、不留死角”的工作格局在全市轰轰烈烈地铺展开来:成立“创卫工作指挥部”、细化各级部门和单位的工作责任、召开动员会、推进会、现场办公会、专题会、周例会、警示会……同时,市上坚持月考核、季评比、半年奖惩,制定分阶段、分行业、分区域、分层面的创建工作督办检查方案,有针对地开展工作,将全面督查和重点督查结合起来,日常检查与突击检查结合起来,把创卫工作纳入目标管理、效能建设和作风评议考评体系,强化监督,狠抓落实。在此期间,还通过在市级主要媒体开辟创卫专栏、举办卫生知识竞赛及设立各种宣传标语等方式,让创卫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也绘就了市民强烈的创卫理念和幸福坐标,使文明卫生习惯成为市民生活的新时尚。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城市换“新颜”
  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街巷更干净了……近年来,渭南城市的变化让长期居住在这里的市民为之欣喜。家住老城的雷先生感慨地说,创卫让城市变得越来越干净整洁居民的幸福指数也随之上升。
  因为创卫,今天的渭南告别了脏、乱、差,款款走向净、亮、美。六年的孜孜以求,她从灰旧变靓丽,从狭小变宽敞,实现了“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嬗变;六年的矢志不移,她从“灰头土脸”转向悦目靓丽;六年的风雨兼程,她向关中地区最具发展活力、最有竞争实力、最富人文魅力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坚定地迈进。
  很多改变正在悄然发生:交通更便捷了、街道更干净了、卫生死角不见了……通过创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市容环境面貌得以明显改善,在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推动中,广大市民越来越充分地享受到了创卫带来的成果。这是城市决策层智慧与心血的结晶,更是全市人民克难攻坚,执著奋进的结果。
  在创国卫期间,搬迁了位于市中心区域的铁路货运场,拆除了制约城市发展的穿城铁路,打通了城区9条断头路。新修城市道路12条,特别是滨河大道、乐天大街中段、310改线、仓程路、崇业路等城市主干道的相继建成,构筑了市民快捷、方便出行的城市交通网络。新建了朝阳公园、沋河公园、信达运动广场、新洲城市广场、海星健身广场等一批市民休闲精品工程。通过“拆墙植绿、拆栏亮绿、拆碍享绿”,开辟街头绿地广场32个。按照“一街一风格、一路一特色、一楼一景观”的要求,实施景观亮化32条道路、100多幢沿街建筑,安装路灯2万盏,城市路灯亮化率达到98%。建成垃圾处理场、粪便无害化处理场和医疗废弃物处理中心等多处大型环卫基础设施。市区公厕总量达到131座,设置环卫工人休息室39个,设置果皮箱2741个,环卫设施完好率达98%。取缔马路市场18个,新建集贸市场15个,市区集贸市场全部达到“划行归市、牌匾统一、物品上台、饮食入室、活禽入笼、水产入池、食品带罩、净菜上市、无鼠无蝇、干净卫生”的基本要求。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我市还坚持以创卫、创模为载体,开展一城双创,同时通过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绿化工程、宁静工程等,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为确保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市级相关部门按照“谁发证、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对不合格的“六小”门店进行整治。目前,“六小”门店办证率达到98%。同时,对食品、公共场所和饮用水卫生加大管理,制订了重大食物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食品及食品原料索证率、食品卫生监督覆盖率、从业人员培训率、健康证持证率、“五病”调离率均已达100%,全市未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生活饮用水污染和公共场所健康危害事故,未出现重大食源性疾患。为进一步推进传染病防治工作,建立完善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对医疗废物实行分类管理,统一收集、运输、消纳。据统计,近两年来,无甲、乙类传染病爆发疫情及脊髓灰质炎病例发生。此外,全市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进展顺利。制订印发了《渭南市除“四害”工作管理暂行规定》、《渭南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规划》,并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药物消杀为辅,组建专业消杀队伍,采取封闭垃圾通道、拆除旱厕、整治污水沟渠、搬迁养殖场和废品收购站、疏通下水道等措施,建立市、区、街办三级病媒生物防制网络。城区灭鼠、灭蚊、灭蟑三项指标均达到全国爱卫会规定标准。
  “净了、绿了、亮了、美了”,在创建卫生城市的洗礼下,如今的渭南已经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人们禁不住为她的风姿绰约、美轮美奂感到惊叹。回眸而望,一项项工程竣工,一个个难关被攻克,渭南人一路栉风沐雨并砥砺前行,在创卫的征程中留下了一串串震撼民心的足迹。如今,在这巍峨的秦岭与滔滔不绝的渭河间,一个美丽的田园梦正努力化蛹成蝶,一幅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宏伟画卷已经展开。面对这些成果,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渭南,将会踏着更加稳健的步履以更好的姿态奔跑,让我们拭目以待……(渭南日报)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