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中偏离主业,以同级党委(党组)“马首是瞻”问题得到有效纠正;
对基层纪委和派驻纪检机构及其干部监督的不足问题得到适时弥补;
还有,纪委书记的履职意识增强了,基层纪检组织边缘化问题解决了……
这些,都是市纪委创新推行县(市、区)纪委书记和市直部门纪检机构负责人向市纪委常委会汇报工作制度(简称汇报工作制度)一年来的收效。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深有感触地说:“汇报工作制度是对我们的鞭策和支持,巡视和检查,不仅增强了我们的归属感、系统认同感及工作信心,还帮我们及时找到了工作薄弱点,牢固树立起‘打铁先要自身硬’的思想。”
为强化对派驻机构的管理,推动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2013年下半年,市纪委开始推行汇报工作制度。截至目前,全市先后有36名县(市、区)纪委书记和市直部门纪检机构负责人定期向市纪委常委会汇报履职情况,累计问询31个问题,提出了85个工作方面的建议,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和效果。
科学核定汇报内容,认真落实监督责任。本单位本部门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纪委全会精神和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以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等;履行监督职责工作情况,重点是维护和检查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的执行情况,协助党委(党组)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情况以及督促其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任务情况;案件查办工作情况,重点汇报本地区、本部门案件线索管理和上报情况以及自办案件查处情况等;本人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情况和对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建议。
统筹安排汇报工作,合理选择汇报人。坚持注重合理实效的原则,每次人数不超过10人,避免次数和人员过多出现流于形式的现象。每次选择一些事关群众利益的管人、管钱、管权的部门,政风行风评议中群众满意率不高、媒体曝光较多、社会关注度高、整体工作滞后的县(市、区)和部门作为汇报重点,突出汇报人的针对性和全面性,做到有的放矢。
严格工作程序,维护制度严肃性。汇报前,由市纪委常委带队组成考察组,深入汇报人所在单位,通过个别谈话、查看有关资料等方式掌握汇报人的工作情况。汇报中,召开汇报工作会,由汇报人逐人分别向市纪委常委会汇报,市纪委常委对汇报人的个人表现、单位总体工作、工作亮点、存在问题进行面对面点评,并就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询问。汇报后,对综合评价材料,经市纪委常委会讨论,形成反馈意见,对需要班子解决的问题,向所在地方党委和部门反馈,督促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属于个人问题的,由主要领导进行谈话,提出整改要求,建立问题台账,督促其在规定时间内逐项整改到位,及时上报整改情况。
强化结果运用,增强制度实效性。将汇报人的调查征询意见、履职报告、常委点评以及总体评价实录,建立电子档案,作为该单位当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考核和干部交流轮岗、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汇报工作结束后督促汇报人抓好整改,并将整改方案、工作进展和整改结果及时上报,切实加强对整改过程的跟踪、整改结果的问责;每次汇报后,对经验进行总结,并通过文件、简报、座谈会等形式在全市推广。
汇报工作制度的有效开展,使下级纪委负责人向市纪委汇报工作成为常态,是纪委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的生动实践,及一种尝试和探索。同时,是对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工作的有效促进,对纪委监督同级党委形成了制度化渠道。此项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经过不断实践、完善,将有可能为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积累经验。(渭南日报记者 张晓玲 程 瑾)
渭南日报评论员
文章扎紧制度“笼子”才是反腐“良方”
权力是滋生腐败的重要因素,要做好反腐工作必须控制好权力。只有扎紧扎牢制度笼子,把预防和惩治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权力的监控机制,把权力彻底关进“笼子”里,才能把反腐倡廉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013年初,市纪委在全市创新推行了县(市、区)纪委书记和市直部门纪检机构负责人向市纪委常委会汇报工作制度,从汇报内容,次数和人员确定,工作程序,结果运用四个方面织就了预防腐败的天罗地网。两年来,全市先后有36名县(市、区)纪委书记和市直部门纪检机构负责人向市纪委常委会汇报履职情况,取得了良好效果。这是市纪委对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的生动实践,也是纪委从严落实“两个责任”,扎牢扎紧制度笼子的积极探索。
“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制度”,科学完善的制度才是约束权力寻租最可靠、最有效的刚性手段。如果制度有缺漏就如牛栏关猫,徒具形式;如果制度不科学无异于缘木求鱼,适得其反;如果有了制度不执行就像敞开笼盖关鸟,等同虚设。
因此,在现阶段成效明显与形势严峻并存的反腐形势下,最关键的就是健全反腐制度体系,全面梳理已有制度、把该坚持的制度规定落实到位,对该完善的及时跟进,该新建的积极补充,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建立起一整套管用、实用的制度。同时,还要在扎紧“笼子”的过程中,做好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把“扎笼子”的活儿干细干实,把反腐倡廉触角延伸得更广更长,编织起限制滥用权力的牢笼,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不立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把制度的笼子口扎结实,让各项制度更完备,让制度落实更有力,使制度成为没人敢触碰的“带电的高压线”,其才会成为一剂反腐“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