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作风连民心。机关干部的作风一直是关系人心所向的重要问题,机关干部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地区的整体形象。市纪委作为执纪监督部门,近年来通过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持之以恒抓好干部作风建设,确保市委、市政府政令畅通,为深化改革、简政放权等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坚强有力的工作保证。
积极作为,保持作风建设高压态势
近年来,我市结合工作实际,坚持每年一个主题,相继开展了“三问三解”、“四严格一提升”、“四治理”、“职业道德、岗位职责、纪律作风”大整顿大排查、“当好标杆、向我看齐”讲做评等一系列作风建设主题活动,通过持续不断、持之以恒、有力有威的抓干部作风建设,解决了一些当前机关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了一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2014年以来,市纪委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摆和发现问题,广泛依靠群众监督,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敢于揭短亮丑,敢于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对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人和事坚决处理,严明纪律,从严查纠,用“钉钉子”精神持续推进干部作风建设。2014年,全市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134件,涉及186人,其中党政纪处分148人,警示训诫42人,组织处理5人,其他处理3人。对明察暗访中发现的问题,发出98份督办函,全部问题落到实处。在2014年度全省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民意调查中,群众对渭南干部作风满意度在2013年提高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又提高了6.06个百分点。
紧盯焦点,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牵牛要牵牛鼻子。针对我市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四风”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势在必行。市纪委及时动手,主动作为,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意见,重点针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干部庸懒散、为官不为、惠民政策缩水走样、财政供养人员“吃空饷”、领导职位内设机构设置不规范、项目履约难、信访积案、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村级组织软弱涣散等九个方面突出问题开展了专项治理。市委常委会每月定期听取治理情况汇报,市纪委统筹协调,深入推进各项牵头任务开展,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进一步细化治理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市委群教办牵头建立专项治理活动周报告制度,市委办牵头聚焦突出问题开展监督检查,通过在市级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47个单位(部门)以及部分窗口服务单位悬挂“渭南市干部作风问题监督举报提示牌”,公布举报电话,规定5方面内容,及时受理群众对行政不作为、慢作为、干部“庸懒散”等行为的举报,已受理14起电话举报。收到了较好的治理效果。
通过开展专项治理活动,提升了窗口服务单位的服务效率和质量,一批干部作风建设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机关工作人员作风更加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群众更加满意。
持之以恒,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作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重在日常,贵在持久,一时之功易得,常态之势难构,要真正把作风建设抓出成效,必须构建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将一些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好措施进行坚持和深化,紧抓制度的贯彻执行和坚决落实,重点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
近年来,我市围绕“节点”,狠刹节日不正之风,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切实负起责任,厉行节约、务实节俭廉洁过节。围绕“重点”,坚持每季度拍摄完成一期明察暗访视频专题片,并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播放,有效地发挥了警示教育作用。围绕“焦点”,对群众关心、媒体关切,特别是造成不良影响的违规违纪典型案件坚决从严查究,坚决点名道姓通报曝光查处的典型案例,积极回应了社会关切,起到了“一案警示一片”的作用。围绕“热点”,全面公布“权力清单”,并向全社会公布了监督举报电话,要求涉及审批事项的单位进一步优化流程,明确办事期限,提高服务和监管水平。围绕“难点”,扎紧用制度管权管事的笼子,制定“约法三章”责任追究办法,重申和规范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积极探索制度创新,在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上狠下工夫,全市干部作风持续好转,为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证。(渭南日报记者 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