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激荡中,绽放智慧的魅力;畅所欲言中,描绘发展的图景。昨日,我市召开进一步落实追赶超越要求务虚会,与会人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查找短板、剖析原因,为渭南发展建言献策,“虚”中见“实”觅良方。
去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提出“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为我省持续健康发展科学精准地把了脉、定了向、领了航。一年多来,省委把“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作为全省各项工作的总目标、总纲领、总遵循,推动“追赶超越”成为全省干部群众最大的思想共识,也成为三秦大地上最强的时代旋律,全省“追赶超越”其神已聚、其势已成、其效已显。对于陕西“东大门”的渭南而言,如何将“追赶超越”要求落到实处,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新渭南?我市进一步落实追赶超越要求务虚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务虚会。市级领导以及各县市区、市直部门一把手全部到位,阵容齐整且强大,这样的时间节点、高规格的参与人员、充分热烈的发言,让这场务虚会变成了一次学习、交流、提高的大会。
市委书记陆治原说,未来五年,渭南要围绕“转型升级”这个鲜明的发展主线,回答好以什么来引领追赶超越,靠什么实现追赶超越。“未来五年里,我们要争当追赶超越的排头兵,抓转型补齐工业短板,抓统筹补齐城镇短板,抓协调补齐民生短板,抓环境补齐生态短板,抓创新补齐动力短板,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为抓手,坚决把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制度规定、措施要求落到实处,努力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的新渭南。”
“对渭南来说,扎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首先是发展工业,工业是根本。工业发展要创新驱动,要在大关中、黄河金三角的协同发展中找准位置。要全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认真落实工业稳增长的各项措施,加大工业产品促销力度,支持重点企业释放产能。同时,要积极开展冬季治污降霾,不断加强环境保护,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共赢之路。”市长李明远认为,在未来五年的发展中,关键要把“五个扎实”的新要求落到实处,努力实现追赶超越目标。
“渭南不仅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土地、能源、电力、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丰富,而且政治和政策优势独一无二,具备了加快发展,追赶超越的外部条件。但是渭南目前的发展水平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朱忠效认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既是渭南加快发展、追赶超越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经济强市、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必然选择。
观点在交流,智慧在碰撞。大家紧扣“追赶超越、转型升级”主题,围绕工业强市、三产融合、城市建设、生态环保等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会场气氛严肃活泼。
比学求索,追赶超越,这是一场凝聚共识、筹谋革新的学习。通过交流探讨,深化了市情认识、凝聚了发展共识、坚定了追赶超越的信心和决心。
“要将发展文化产业纳入产业转型发展的‘大盘子’,作为助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支柱和重要引擎。”
“城市是一个地区的形象和窗口,今后五年渭南的发展,建议要突出中心城市的首位度,以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四态合一’的思路引领城市发展,做到形态美城、业态兴城、文态活城、生态优城,着力建设百万人口宜居城市,让广大群众由衷地产生自豪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一定要强化三产融合理念,打通三次产业界限,创新资源要素配置、经营组织形式、利益分配机制,重点推进农工、农商、农旅、文旅的融合。”
“要坚持‘三区’融合,把城区当景区去建,把景区当园区去经营,把园区当城区去管理,推动三区互促互带,资源共享。同时,还要坚持城乡融合,将乡村像城市一样投入、管理、经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和城市一样美丽、便捷、舒适,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乡关系。”
“渭南的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有大水、名山、林地。在未来五年的发展中,可以柔性治水,支持县市加快水系建设,抓好抽黄扩灌提溉、引水进城、恢复扩建农村涝池等工程,全力打造水润渭南、水美渭南、水兴渭南的关中水乡。”
“三项机制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人’的问题,是激活干部队伍活力的指挥棒。要用三项机制来引领干部队伍建设,对想干、会干、干成事的干部给平台、给待遇,建立良性的政治生态。”
……
与会人员的发言里,既不回避渭南当前的现实问题,也不妄自菲薄失掉信心,更多的是在与兄弟城市的比学中看到差距、学到经验、树立信心,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全身心地投入渭南追赶超越的具体实践中。
在务虚会的智慧碰撞中,创新的火花不断迸溅,进一步拓宽了渭南新一轮创新发展的空间。(渭南日报记者 李小鸽 杨晓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