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学习梁家河大学问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 ——我市深入开展学习宣传《梁家河》纪实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7-24 11:00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梁家河,隐匿在陕北高原一条狭长的黄土沟里,滚滚黄尘诉说着亘古的荒凉,朴实的村民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艰难地生活。 
  1969年1月,15岁的青年习近平走进了这个陕北小村庄,在这里度过了7年不平凡的知青岁月。梁家河7年的学习、思考和实践,让青年习近平读懂了中国、读懂了人民、读懂了人生,在这片黄土地上立下了“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人生信念。 
  白驹过隙,日光荏苒。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梁家河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村庄早已换了新颜,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光景。而今,梁家河的人们正大踏步地行走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续写着新时代令人向往的篇章。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回到了魂牵梦绕整整40年的梁家河。他动情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梁家河》的故事,如梁家河的黄土一般厚重,又如穿村而过的细流般柔和,一丝丝一缕缕慢慢渗透心灵,滋养灵魂,我们感动于习近平总书记树高千尺不忘根的为民情怀,折服于他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钦佩于他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梁家河大学问中充满信仰、务实担当、激荡梦想的力量,也是共产党人永葆初心、战胜各种困难的不竭动力。

提高站位高点谋划早部署
深刻领悟梁家河大学问 

  在全党、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经中央批准,纪实文学《梁家河》于5月底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上市发行。 
  渭南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家乡。学习梁家河的大学问,寻根溯源新思想,渭南要走在全省的前列。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的安排部署,5月14日,市委在富平县组织召开了纪实文学《梁家河》学习宣传工作座谈会。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庄长兴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市委书记李明远对我市的学习宣传及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把《梁家河》的学习宣传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在思想上,坚决拥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在学习上,要将学习《梁家河》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在宣传上,要营造浓厚氛围,注重实际效果;在发行上,要加大力度,实现全覆盖;在实践上,要最终体现到真抓实干、追赶超越上来。 
  6月7日,市委专门下发了关于认真学习纪实文学《梁家河》的通知。强调要提高站位,精心组织,创新载体、丰富形式,多举措推进梁家河大学问入脑入心,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及社会各界群众,积极探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活水,汲取精神滋养,补足精神之钙,为实现追赶超越凝聚磅礴力量。 

  市级各新闻媒体动手早、行动快,开设专题专栏、大力宣传社会各界群众学习的感受、感想,刊播各县(市、区)、各单位党员干部的学习情况,总结经验,推广做法。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加大《梁家河》的宣传力度,在与时代合拍、与网民共鸣中,探索融媒体“微传播”的有效途径,迅速提升舆论热度,为学习《梁家河》营造了浓厚氛围。

  创新形式 党员干部全覆盖
全市掀起学习《梁家河》热潮

  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要求,精心安排,扎实部署,认真组织,深学细研,努力推动梁家河大学问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6月11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了学习《梁家河》读书分享会,交流学习体会。 
  市上领导围绕书中感受较深的章节,谈体会、话感悟。在交流学习体会时,市委书记李明远说,重温总书记在梁家河的艰苦生活、成长历程和奋斗足迹,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激励作用;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理解,不断凝聚加快“三地一中心”建设,打造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的强大力量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市长李毅说,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学习《梁家河》,就是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始终把“为人民多做实事”作为人生志向,努力办好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获得感更强;就是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品格,多到群众中去,深入田间地头、深入项目工地、深入现场一线,打好“三场”攻坚战,在实践中增强本领、提升境界、锤炼党性;就是要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高质量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建设,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全力抓好政府各项工作,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见效。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玉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梁家河》的一幕幕集锦,还原了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生活时的矢志不渝的信念、真挚为民的情怀、务实担当的品格、带头实干的作风,使梁家河这个小山沟成为有大学问的地方。这个大学问值得我们深入探求、深入学习、深入践行。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带头垂范,为全市党员干部的学习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各级各部门纷纷以学习讨论、座谈交流、分享体会、主题实践等形式,扎实开展学习活动,切实将《梁家河》的学习引向深入。 
  各级各部门在学习活动中结合实际,灵活形式、创新载体,先后推出了“我读你听”“潼声朗朗”“青年学习会”等学习模式,使全市社会各界的学习更加有深度、有温度、有广度。 
  一个标杆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标杆就是一名宣传员。6月24日,市委外宣办推出的“渭南标杆”诵读《梁家河》音频节目在华山网以及“渭南标杆”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小课桌”公众号等平台陆续展播。通过34位“标杆”个人和集体这个特殊群体“诵读垣感想”式的领学,带领大家进一步体悟《梁家河》大学问的丰富内涵,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理解,从中获取投身伟大事业的精神力量,结合实际、立足岗位、不忘初心、坚定信心、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诵读活动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人民网、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陕西传媒网、华商网等20多家中省媒体纷纷给予了报道。 
  市委讲师团还以“渭南·书享荟”为抓手,深入组织开展《梁家河》专题分享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进学校活动,着力让每个人从中吸收精华、补钙壮骨、培树理想、勤奋进取。目前,全市先后开展分享会450多场次,分享人数3300余人,实现了党员干部全覆盖。 

强化践行 初心不改为民情
为全市追赶超越凝聚起磅礴力量 

  如今走进梁家河,整洁的农家小院、新修的石窑、灰瓦盖顶的平房、柏油铺成的村道,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梁家河早已从一个陕北普普通通的偏远贫困村发展成为人均年收入过万元的致富村,成为“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一个缩影”,讲述了一个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精彩故事。 
  通过学习《梁家河》这本书,各级领导干部一致认为,要从《梁家河》中汲取破浪前行的精神力量,重点抓好关中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建设、脱贫攻坚、重点项目、治污降霾、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等工作,把学习效果体现到推动追赶超越上来。 
  蒲城县县长张毅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要从《梁家河》一书中体悟总书记“让家家户户过上好光景”的为民情怀,“让山绿水清天蓝常在”的美好愿望,牢记“进入新时代,把咱的旅游办好,把产业发展好,把村子建设好”的教诲,撸起袖子加油干,俯下身子抓落实,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用奋斗创造幸福,用实干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华阴市孟塬镇冯池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凯说,读完《梁家河》之后,被总书记和乡亲们之间的深情厚谊打动,时隔40年再次回到梁家河,总书记问得最多是“日子过得怎么样”,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总书记心里始终装着人民、时刻想着人民、奋斗为了人民的深厚感情和价值追求。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会始终牢记扶贫使命,大力发展村里的菊花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努力让冯池村的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临渭交警大队警员岳蒲杰在读书感言中写道:我被习近平总书记不怕苦难的坚强意志深深感动。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警员,可也一定要把工作做到最好。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就要用心做到最好,要用一生来完成。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为平安渭南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华州区杏林镇开展《梁家河》专题读书分享时,干部群众纷纷表示,学习《梁家河》大学问,就是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尚学精神看齐,丰盈思想,切实补足精神之钙。向总书记坚如磐石的人生信仰对标看齐,把牢思想之舵,用苦难锤炼意志、磨炼本领。向总书记实干攻坚的担当看齐,敢担重任,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为全镇各领域建设探索突破,贡献力量。 
  还有许许多多的干部、群众都从《梁家河》中汲取到了实干苦干的精神力量,纷纷表示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成绩,为人民群众交上满意的答卷。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宣誓言犹在耳,句句铿锵有力,字字掷地有声。人民的梦想就是总书记的梦想,就是八千万共产党员的奋斗目标。如今,越来越多的贫困村正在如梁家河一般旧貌展新颜。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时代里,在奋斗的征程中,全市上下一条心,苦干实干,渭南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渭南日报  记者 程谨)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