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坚持做到“六个兑现”,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
来源: 发布时间:2006-11-28 04:54
坚持做到“六个兑现”,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
作者:党风廉政室
发表时间:2006-11-28 16:54:19
 坚持做到“六个兑现”
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
 
中共渭南市临渭区辛市镇党委
 
辛市镇与渭南市区隔河相望。现有人口3.2万人,耕地5.6万余亩,辖22个行政村145个村民小组,是临渭区的一个大镇。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执政理念,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做到了“六个兑现”,即积极兑现“两免一补”政策,切实解决学生上学难的问题;认真兑现农村合作医疗补贴款,着力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及时兑现民政救灾救济款物,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问题;足额兑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征用土地补偿款,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全力兑现粮种直补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解决群众的再生产问题;严格兑现退耕还林补偿款,解决建设生态农业的问题。较好的落实了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促进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构建和谐新农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宣传,确保支农惠农政策家喻户晓
支农惠农政策是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全面发展、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把中央支农惠农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不折不扣地让农民享受到政策利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首先把宣传教育作为工作的切入点,深入村组,广泛动员,形成共识,真正把政策交给群众。一是灵活多样抓宣传。采取印制发放传单,悬挂横幅标语,组织宣传车辆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在宣传中央两个“一号文件”过程中,镇上聘请市区党校教授及有关人员,组成巡回宣讲团,深入村组宣讲31场次。在落实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中,我们采取编快板书、组织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深入人心,童叟皆知,农户参合率达到93%。二是突出重点抓宣传。按照“一个时期一个重点,一个村情一个重点”的宣传思路,在春荒季节,抓好民政救灾救济款物补贴政策的宣传;每年开学之际,抓好“两免一补”政策的宣传;在春播秋收之际,抓好粮食直补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宣传;对产业园建设征用土地的村组,则重点抓好土地补偿款和失地农民优惠政策的宣传。三是落实责任抓宣传。镇上专门成立了落实支农惠农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村,走村串户,发放宣传单,宣讲惠农政策,现场答疑解惑,使广大干部群众对党的支农惠农政策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二、建制度,确保支农惠农政策有章可依
落实好支农惠农政策,制度建设是关键。在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中,我们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重要环节,结合不同行业特点制定相关制度和规定,促进政策落实。近年来,在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上,我们先后制定完善了23项制度规定。一是用制度管人。先后制定了农村干部“十不准”规定和村组党员干部警示训诫制度,规范镇村组三级干部执行政策的行为。二是用制度管事。为落实“六个兑现”,我们对涉农项目建设等支农惠农政策建立相关制度,确保项目规范运作,群众得到实惠。如在农村合作医疗补贴款发放方面,严格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及《基金补偿管理制度》等8项制度,明确奖罚措施,形成了制度健全、程序简便、运行协调的新型合作医疗工作运行机制;对镇卫生院制定了日巡查、周随访、月公示制度,确保补贴款及时足额发放到群众手中。半年来,全镇参合住院患者289人次,惠及22个村,补偿金额30余万元,最多一次补偿金额15000元。三是用制度管钱。在产业园征用土地补偿工作中,严格按照资金管理制度,坚持做到征用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专人专帐管理,每兑付一笔款项,均由分管领导、主要领导签字后方可兑付。征用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统一按标准执行,补偿资金兑付由市国土资源局临渭分局拨付给区信用社,以被征用者名义开据存单,足额兑付给本人。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严格按照“专款专用” 的规定和 “一事一议”的办法,建立了严格的申报、审批、帐务公开、资金管理责任追究等制度,由专人申报,通过 “三级”审批后投入使用,项目建设结束后立即公布帐务,接受群众监督,今年前半年,全镇先后完成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6个,涉及资金106万元,无一例挤占、挪用资金现象发生。
三、严管理,确保支农惠农政策规范运作 
在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过程中,只有不断加强管理,扩大民主,规范运行,才能保证各项惠农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为此,我们注重严把“四个关口”,规范政策运作程序。一是严把对象确定关。在兑现民政救灾、救济款物政策时,我们组织力量,深入基层,逐户排查,摸清底子,对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进行分类登记、建档立卡,把五保户、特困户作为救灾救济的重点,严格按照个人自愿申请、村组填写意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形成评议材料、镇政府初审并张榜公布、区民政局审批的程序办理。做到应补尽补,群众满意。二是严把资格审查关。在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方面,首先由贫困家庭学生写出申请,交村民委员会审核同意,再由学校和民政、计生等部门组成的资格审查小组对申请学生逐人进行调查,对群众有异议的进行处理,经核实不属补贴范围的取消其补贴资格。今年春季开学以来,我镇对4319名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872人免交书费,263人享受每人每天1.5元寄宿生活补助费,取消了8人享受免交书本费和寄宿生活费资格。三是严把政策兑现关。根据上级兑付要求,补贴资金由财政工作人员以现金形式直接兑付给农户或实行信用社存折帐户直达补贴到个人,防止补贴资金扣留税费和截留挪用现象发生。在民政救济款物管理使用过程中,我们认真填写《渭南市临渭区抚恤、救济费发放凭单》和《救济款物发放花名册》,坚持“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实行凭卡救济,做到“五不准”,即不准优亲厚友,不准平均分配,不准层层克扣,不准挪作他用,不准贪污失职。今年上半年全镇共发放救济款18000元,面粉150袋,确保有限的救济款物全部发放到最困难的弱势群众手中。四是严把资料归档关。对支农惠农政策兑现情况的各种表格资料一式三份,按村整理、分类汇总、装订成册,由村(或学校)、镇分别存档,专人管理,并上报上级财政部门一份,促进了支农惠农政策的规范化、科学化。
四、强监督,确保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各项惠农政策特别是支农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我们注重从实际出发,每年都对资金数额大、影响面广的农业投资项目和良种直补、大型农机具补贴、退耕还林补偿等,组织廉政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违规违纪问题,保证将有限的资金用在为农民办实事上。一是强化组织监督。镇上成立了由纪委书记任组长,纪委委员、组织、财政、农经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支农惠农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监督检查,纠正了4个村6人次的违规违纪行为,给予党内警告处分1人,警示训诫3人。二是强化民主监督。在每个村都选聘2—3名公道正派、德高望重的老党员、离任村干部或人大代表作为镇支农惠农义务监督员,履行督察督办职责,重点对镇村组三级干部执行支农政策和惠农资金发放到位情况进行监督。今年6月份在兑付粮食直补款过程中,前锋村杜王组干部抵扣群众2003年道路建设集资款,镇支农惠农监督员发现后,及时报告镇党委、纪委,从而纠正了这一违规行为,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我们还注重发挥村民议事会民主监督、民主理财的积极作用,对公益性事业建设费和村组机动地公用设施补偿费实行三级审核管理方法,组级费用由村民会议采取一事一议或每户签名的办法,经组长汇总后报村委会;村级费用采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审议、两委会审核签字后报镇政府;镇政府结合村情审核使用范围和途径,在确保镇、村、组三方印鉴齐全的情况下预拨部分建设费用,其余部分实行报帐制。三是强化群众监督。开通了支农惠农监督专线电话,在镇政府政务大厅和各村都设立了公开栏,结合镇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定期对“六个兑现”落实情况进行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自产业园落户我镇以来,征用土地和拨付土地款,均未发生一起因土地补偿款兑付不到位而导致群众上访的问题。同时,在兑现良种直补方面,我镇承担了国家和省级优质小麦良种统繁统供4万亩的任务,经过周密部署,扎实工作,补贴农民购种资金26万元,整个兑付过程公正、公开、公平,没有发生任何违规违纪问题。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们在落实党的支农惠农政策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绩,但距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决心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抓好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使人民群众更多地感受到党的温暖,为促进农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