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副省长、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副总指挥姚引良应邀出席发布我省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情况,并回答了中外媒体记者关于我省如何进一步做好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和加快发展等方面的提问。
在向关注陕西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中外媒体表示感谢后,姚引良说,“5·12”特大地震灾害中,陕西10个市不同程度受灾,5月25 日青川6.4级强余震和5月27日宁强5.7级强余震,又进一步加重了灾情。地震灾害波及92个县(区)、1022个乡(镇),使9357个行政村受灾,全省326.56万人口受灾,因灾死亡122人,因灾受伤3368人,人员伤亡数量之大是建国以来陕西历史上所没有的。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关心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帮助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陕西迅速有效地做出了应对地震灾害的各项安排部署,受灾群众得到了妥善安置,因灾受伤人员得到了免费救治,抗震救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陕西在毫不放松重点地区防御较强余震的同时,将工作重点迅速转移到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上来,力争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恢复重建任务——首要解决受灾群众的住房问题,确保受灾群众有临时住所、无房户冬令前能搬进新房子;抓紧损毁校舍的修复和重建,需维修加固的校舍要在秋季开学前完成,新建小学明年春季完成,其他新建校舍原则上两年内完成;搞好交通、电力、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加强病险水库治理和地质灾害治理,确保不发生次生灾害;坚持各项改革不能停、发展目标不降低、安全生产不放松,努力实现抗震救灾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双胜利。
《中国日报》记者问:“陕西不是震中,为什么仍有300多万受灾人口?受灾群众目前生活状况如何?”姚引良说:“‘5·12’地震震级高、影响面广,按照距离震中300公里、地震强度6.0级以上来划分,陕西有41个县区处于重灾区,加之这些县区多为贫困山区,群众住房多为土坯房,所以灾情还是比较重的。我们已经紧急调运救灾物资进行安置,并鼓励无房灾民投亲靠友,基本保证了受灾群众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临时地方住、有病能够及时医治,集中安置点有电灯、有电视、有做饭的地方、有医疗点、有厕所、有排水沟、有购物点、有警务室、有消防设施、有辅导孩子学习的场所、有纳凉遮阳篷、有包点干部。目前,所有受灾群众都已得到妥善安置,群众情绪稳定。”
在回答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关于“陕西受灾地区房屋的恢复重建有无应对以后可能发生地震的举措”的问题时,姚引良表示,陕西受灾地区的房屋重建将按照“科学规划、合理选址、优化房型、提高质量”的原则,以就地重建为主、异地搬迁为辅,建设合乎抗震标准的新房子。
凤凰卫视记者提问:“目前很多救灾资金都去了四川重灾区,那陕西如何解决恢复重建中很大的资金缺口?”姚引良回答说,胡锦涛总书记在陕西查看灾情时说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四川的地震灾害比陕西严重,包括陕西在内的各个省份都在向四川提供援助,这是应该的。中央已向陕西安排了一定的资金,很多地区也向陕西提供了援助,我们还在省内实施对口支援,由财力较好的市、大型企业对口支援汉中、宝鸡受灾严重的县区,这些都是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体现。陕西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将动员广大群众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中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的延安精神,积极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
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关于“农村受灾群众建房对成本较敏感,如何保证重建房屋的安全性和抗震性”的提问时,姚引良说,农村受灾群众多是贫困户,重建资金缺口很大,为帮助受灾群众尽快建房,陕西决定在国家补助的基础上,省、市、县级财政给每户再补助1万元,并安排2000万元资金用于农村建房贷款贴息,预计补贴资金总量可达25亿元左右。
《人民日报》记者又问:“陕西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目前最缺的是什么?最难的是什么?”姚引良回答:“最缺的还是资金,最难的是医治受灾群众精神上的创伤,帮助他们振奋精神,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华清主持新闻发布会。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澳门日报》、上海东方卫视、《日中经济通讯》、《朝日新闻》等21家中外媒体的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陕西日报 杜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