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上午,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西安举行。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际主持第一次全体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永茂、赵德全、罗振江、李晓东、刘维隆、黄玮、张道宏,秘书长桂维民及常委会委员共50人出席会议。常务副省长赵正永代表省政府在会上作了关于我省当前震情走势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我省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防震抗震、防止次生灾害仍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赵正永在报告中说,抗震救灾工作转入恢复重建阶段以来,省委、省政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工作,在国家出台有关政策措施的同时,我省也相应制定了灾后重建的有关政策措施,如建立灾后恢复重建专项资金,实行对口支援政策、受灾群众住房政策、公共设施恢复重建政策、受灾群众安置及后续政策等,支持和帮助灾区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报告强调,省委、省政府确定我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我省灾区视察时的重要讲话和中央“6·13”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国家支持、社会捐助、天津和省内对口支援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自力更生、突出重点、科学推进,提高农村公共设施水平和安全标准,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和学习条件,减少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差别。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确保在奥运会前使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正常,争取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恢复重建任务。赵正永还就我省灾后恢复重建的目标和任务,恢复重建资金的筹措和有效安全使用等方面情况作了具体汇报。
会议分别听取了省发改委主任祝作利、省财政厅厅长刘小燕作的关于我省2008年1-6月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努力克服冰雪、地震灾害和发展环境趋紧带来的影响,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快速发展。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2898.49亿元,增长16.2%。大部分指标完成情况好于往年,投资、工业和消费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出现许多新亮点。但同时经济运行的风险和压力加大,物价上涨过快,部分工业企业效益下滑,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为此,报告强调要坚定信心,攻难克艰,坚持加快发展不放松;着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投资增速不减;加强市场供应,强化市场监管,控制物价上涨;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消费和外贸的拉动作用;精心协调煤电油运,抓好工业经济运行调节;全力抓好节能减排;加快民生八大工程建设步伐,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积极推进重要领域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今年上半年,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576.57亿元,占年度预算的55.93%,比去年同期增加115.74亿元,增长25.12%。全省一般预算支出505.52亿元,占调整预算的40.06%,比去年同期增长35.88%。省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4.73亿元,占年度预算的53.07%,增加20.61亿元,增长27.8%。省级一般预算支出197.48亿元,占调整预算的49.85%,比去年同期增长38.54%。
当天上午的会议还听取了省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尊法作的关于《陕西省城镇供水用水条例(草案修改稿)》、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辉作的关于《陕西省法律援助条例(修订草案)》、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马克宁作的关于《陕西省宗教事务条例(修订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听取了省建设厅厅长李子青作的关于《陕西省城市居住区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的说明和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作的关于《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修订草案)》的说明;听取了省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张迈曾作的关于增选和补选代表的代表资格的审查报告和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受省政府委托作的关于贯彻落实《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决议》情况的报告。
省政协副主席张生朝、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安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胡太平,省级有关部门、各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和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厅级干部及10位省人大代表列席本次会议。20位公民旁听了全体会议。
当天下午,常委会组成人员就省政府关于我省当前震情走势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我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和《陕西省城乡用水供水条例(草案修改二稿)》进行了分组审议。(陕西日报 记者 张鑫 实习生 吴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