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陕西省汉中市地震灾区采访发现,汶川大地震过去整整三个月,灾后重建进展顺利,灾民安置点秩序井然。与四川省相邻的汉中市,在汶川大地震和余震中遭受重创,住房倒塌和严重受损的群众达到6.57万户。灾害发生后,汉中市千方百计调动一切力量,对无家可归、无生产资料、无固定收入的“三无”和孤老、孤残、孤儿等受灾人员,选择安全的场所进行了集中安置。记者在宁强县青木川镇长沙坝村受灾群众安置点看到,151户人扎堆的“帐篷村”不免有些拥挤,但村民的生活并没有太多不便。救灾帐篷之间,既有厨房、砖石道路、纳凉场所,还有自来水、卫生室、小卖部、电视接收器和公厕。青木川镇镇长杨平说:“全镇6个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都已按照‘十个有’的标准进行了生活设施配套,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 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受灾群众生活秩序的基本恢复,陕西省在灾后恢复重建的安排部署上把解决受灾群众住房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灾区重建工作目前也由规划阶段进入了实质性启动阶段。陕西省政府前不久与受灾的5市38个县签订了恢复重建目标责任书,首批确定的恢复重建项目投资40亿元左右。截至8月初,汉中市拆除民房3万多户,开始重建8400多户,分别占总量的55%和13%。
汉中市市长胡润泽告诉记者,为保证灾后重建科学、有序推进,汉中市制定下发了灾后建房的16条指导意见,农村受灾群众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户型合理、面积适中、结构安全、节约适用”的要求建房,对整村搬迁和部分搬迁群众建房做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设施配套、统筹兼顾。此外,汉中市决定今年压缩行政经费10%用于救灾,并暂停出境学习考察、暂停机关设施建设、暂停购置公务车辆,集中财力、捆绑资金用于灾后重建。(新华网陕西频道 记者李勇 陈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