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9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专栏,发表了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际撰写的题为《实现两促进,夺取双胜利》的署名文章,按《求是》杂志社要求, 本报今特转载。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严重波及和影响陕西92个县,320多万人受灾,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省人民特别是灾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抗震救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恢复重建扎实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目前,全省上下正在一手毫不松懈地抓抗震救灾,一手坚定不移地抓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两促进、夺取双胜利。
一
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非常牵挂陕西灾情,惦念受灾群众。胡锦涛同志、温家宝同志、贾庆林同志亲临汉中灾区察看灾情,看望慰问干部群众,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同志、李克强同志专程到汉中、宝鸡指导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周永康同志在赴宝成铁路抢险现场途中对我省抗震救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极大地鼓舞了全省干部群众的士气,为我们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指明了方向。
国家部委、兄弟省区市和社会各界深切关注陕西灾情,大力支持抗震救灾。20多个部委领导先后深入灾区检查指导工作,18个省区市鼎力支援,中央驻陕企业踊跃捐赠,社会各界慷慨相助。特别是天津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带队来陕商谈对口支援事宜,签订框架协议。中国红十字总会迅速行动,对口支援我省受灾严重县。全省人民感受到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进一步增强了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的信心。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我们把抗震救灾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全省紧急行动,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抗震救灾。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省级领导分赴灾区现场协调指挥,受灾地区派出工作组深入学校、医院、社区和农村组织群众自救互救,省级各部门密切配合,紧急调运救灾物资,及时下拨应急资金,组织抢险队伍修复损毁道路,密切监测危险地段、水库桥梁等重点部位和生活设施,实时跟踪震情动态变化,尽最大可能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我们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紧急组织900万群众撤离避险,组建16支应急医疗队深入灾区巡回救治,及时向灾区运送食品、药品、帐篷和棉衣被等物资,保证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同时,全力保障经陕入川道路畅通,积极支援铁路部门抢修宝成铁路109隧道,精心组织向四川和甘肃调运各类救灾物资,为重灾区抗震救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尽快恢复生产既是减少损失、战胜灾害的基础,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的要求。我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不失时机地组织力量开展生产自救,抓紧修复水路电气等受损基础设施,重建倒塌畜禽圈舍,修复大棚、沼气和蚕室,不误农时抢种抢收;加强煤、电、油、运保障,从资金扶持、信用担保等方面帮助受灾企业恢复生产,恢复受损商业网点经营,加快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我们坚持全省一盘棋,未受灾地区在积极支援灾区的同时,开足马力、挖掘潜力,克服困难、加快发展,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继续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发展旅游、物流等第三产业,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全面启动“民生八大工程”,扎实推进全民创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上半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2898.49亿元,财政总收入576.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2%、25.1%;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387.17亿元,增长22.1%;夏粮总产464.4万吨,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44.6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887.4元,分别增长19.4%、22.9%。
二
恩格斯说过,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大地震带来了大灾难、大损失,也使我们经受了特殊的磨炼。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过程中,大家都有所感悟,得到了新的启迪。我体会,重要的有五条。
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紧急组织转移群众,千方百计救治伤员,尽最大可能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想方设法安置受灾群众。面对各种复杂局面,坚持舆论引导,注重心理安抚和思想疏导,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灾区社会稳定。这些不仅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充分肯定,而且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实践再次告诉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无论面临什么样的严峻挑战,只要把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作为最高准则,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庄严使命,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就能赢得人民群众的充分信赖和大力支持,就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尊重客观规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这次灾难警示我们,做任何工作、干一切事情,都必须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因地制宜、顺天而行、顺势而为。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及时总结经验、认真汲取教训,经常倾听专家意见,善于集中群众智慧,运用科学手段,合理地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防止主观臆断,避免破坏自然。
牢记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次特大地震发生后,我们能够迅速调运大批物资,及时筹集大笔资金,有效化解重大次生灾害,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靠的就是改革开放积累起来的强大物质基础。救灾要靠发展成果,重建也要靠发展成果。事实再次昭示,发展是硬道理。陕西省贫困人口多,自然灾害频发,脱贫致富和防灾减灾的任务非常艰巨。我们更应该带领全省人民,自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增强全省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骨干,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组织者和实践者。面对困难冲锋在前、面对危险挺身而出,是我们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冒着余震危险,实地察看灾情,看望慰问灾区干部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为全党作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参加抗震救灾的各级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亲临一线、靠前指挥。在灾区,群众到处都能看到干部的身影,听到干部的声音,感受到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实践再次证明,要克服困难,做好工作,干部率先垂范是关键。在日常工作中,各级干部必须不辱使命,忠于职守,勤奋工作,有所作为;在危难时期,必须挺身而出、身先士卒、舍生忘死、无私奉献,做群众的“主心骨”,用自己的忠诚彰显党的先进性。
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失去了发展强盛的不竭动力。胡锦涛总书记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总结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体现了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的高度关爱、对科学的高度尊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大力弘扬延安精神,立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完成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的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建设西部强省是陕西的大局和中心任务,也是全省人民的迫切愿望。当前,我省抗震救灾已进入恢复重建阶段,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进入关键时期。我们要始终坚持两手抓,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力争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恢复重建任务,努力使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台阶。
恢复重建的过程是凝聚人心、改善民生的过程,也是夯实灾区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全省综合实力的过程。科学合理的规划是重建的基础。我们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地质灾害、地震次生灾害和隐患等因素,把灾后恢复重建与推进城镇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把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编制重建规划,分步组织实施。我们要继续全力救治伤员,落实好灾区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政策,加强集中安置点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平安度夏。我们要全面启动灾后居民住房建设工程,把城镇住房恢复重建纳入经济适用房和安居工程统筹解决,把农村住房重建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小城镇建设和防汛要求结合起来,确保农村受灾房屋重建年底前基本完成、无房户有新房过冬。我们要抓紧修复受损公共服务设施,有序恢复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城市公用设施,修建最牢固、最安全、最让群众放心的校舍医院。我们要严密防范次生灾害,把工程除险和转移避险结合起来。我们要从省级机关选派百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汉中、宝鸡灾区开展帮扶重建,继续组织群众互帮互助,苦干实干,用自己的双手和辛勤劳动重建美好家园。我们要多方筹集并管好用好救灾款物,严格控制出国和外出考察,停止审批办公楼建设项目,停止公务购车,省级机关压缩经费6%,设立3亿元专项资金。同时加强对救灾款物使用情况的监督和审计,增强接收、管理和分配工作透明度,做到专账管理、专人负责、专款专用。
在抓好恢复重建工作的同时,我们要积极应对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抓住突出矛盾,完善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实现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要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强招商引资,全面抓好基础类、产业类和社会发展类项目建设。要千方百计为企业搞好服务,支持和帮助企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在全省形成珍视企业、保护企业、支持企业的良好氛围。要认真落实中央扶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抓好菜肉奶蛋等农产品生产,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为契机消除地震灾害对旅游业的不利影响,加快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物流园区建设,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要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一县一业,加大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就业岗位,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抓紧组织实施年初确定的民生八大工程建设项目,扎实做好城乡义务教育工作,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体系。要及时有效处置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问题,扎实开展“大接访”活动,推进“平安陕西”建设,加大对高危行业、公共场所的安全监管和专项整治力度,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奋力夺取救灾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