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2008年度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结果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4-10 07:36
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工业强县战略,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核心,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积极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县域和城区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取得重大成就,民生得到较大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6851.32亿元,比2007年增长15.6%,实现人均生产总值18246元,增长15.2%;财政总收入1104.36亿元,增长23.7%;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58元,比2007年增长19.5%,农民人均纯收入3136元,增长18.6%。

  一、2008年度县域(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监测结果

  1、“十强县”测算结果

  经对全省83个县(市)经济发展、经济结构、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等30项主要指标进行综合监测和排位,2008年度,名列前10位的县(市)依次是:神木县、靖边县、府谷县、志丹县、吴起县、韩城市、高陵县、黄陵县、安塞县、凤翔县,即2008年度“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

  2、“争先进位”前10名县测算结果

  经对2007年和2008年全省83个县(市)监测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对比,2008年度,综合名次进位最快的前10名县依次是:宜川县、清涧县、永寿县、富县、横山县、子洲县、洛南县、麟游县、陇县、平利县,即2008年度“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获奖县。

  3、“五强区”测算结果

  经对全省24个区经济发展、经济结构、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等28项主要指标进行综合监测和排位,2008年度,名列前5位的区依次是:雁塔区、未央区、碑林区、莲湖区、渭滨区,即2008年度“陕西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五强区”。

  4、“争先进位奖”前5名区测算结果

  经对2007年和2008年全省24个区监测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对比,2008年度,综合名次进位快的前5名区依次是:阎良区、杨陵区、耀州区、商州区,榆阳区,即2008年度“陕西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获奖区。

  二、2008年陕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

  从监测结果看,全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六大特点:

  1、县域实力继续增强,GDP比重占半壁江山

  83个县(市)县均GDP42.25亿元。2008年,83个县(市)常住人口2410.8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4.1%;实现生产总值3506.68亿元,占全省的比重达到51.2%,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584.74亿元、2137.77亿元、784.17亿元,产业之比为16.7︰61.0︰22.3。83个县(市)县均实现GDP42.25亿元,较上年增加9.8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4567元,较上年增加3367元,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79.8%,较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的县由上年的1个增加到2个,神木县达到290.58亿元,列于全省各县之首,位居第二的靖边县达到254.03亿元。34个县(市)生产总值增速达到或超过全省15.6%的水平,位居榜首的高陵县达到33.1%。

  24个区GDP平均为132.87亿元。2008年,24个区常住人口1351.17万人,占全省的35.9%,实现GDP3188.8亿元,比上年增长1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占全省的46.6%。分产业看,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65.13亿元、1639.4亿元、1384.27亿元,产业之比为5.2︰51.4︰43.4。其中15个区GDP超过100亿元,较上年增加4个,位于全省各区之首的雁塔区达到410.37亿元。24个区平均实现GDP132.87亿元,是83个县(市)平均值的3.1倍,人均生产总值23661元,比83个县(市)平均水平高出9094元,高于全省水平5415元。12个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超过全省水平,位居24个区第一的榆阳区达到26.5%。

  2、工业化进程继续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2008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1%,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83个县(市)比重为56.4%,较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3个百分点。24个区比重为39.5%。有22个县(市)、8个区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2个县(市)和7个区比重达到50%以上,15个县(市)比重达到70%以上,较上年增加4个,黄龙县比重最低,仅为1.3%。耀州区位居城区榜首,达到63.5%。2008年,县域城镇化率为32.6%,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3、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民生投入不断增加

  2008年,83个县(市)平均实现财政总收入4.88亿元,较上年增长33.3%。24个区平均实现财政总收入16.54亿元,增长30.2%,11个县(市)和13个区超过10亿元,最高的神木县达71.21亿元。46个县(市)和14个区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超过全省23.7%的水平。

  在财政支出中,12个县(市)和10个区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支出超过4亿元;38个县(市)和16个区超过3亿元,较上年分别增加35个县和7个区;83个县(市)平均支出2.78亿元,24个区平均支出3.66亿元,有39个县(市)和14个区分别超过县(市)和区的平均水平。

  2008年,83个县(市)县均地方财政收入1.66亿元,较上年增长30.4%。有16个县超过2亿元,较上年增加4个,最高的神木县达到16.45亿元;24个区平均地方财政收入4.63亿元,较上年增长31%;有8个区超过5亿元,最高的莲湖区为15.47亿元。

  4、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再创新高

  2008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136元。83个县(市)中,36个县(市)超过全省水平,较上年增加6个,神木县和靖边县高于全国4761元的平均水平。其中位居第一的神木县首次突破6000元,达到6028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89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67元;在城区中,有21个区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0个区超过全国水平。

  2008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58元。有14个县(市)和14个区超过全省水平。神木县和杨陵区分别达到16075元和15866元,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217元和3008元,同时比全国15781元的水平高出294元和85元。

  5、非公经济比重提高,城镇投资增长强劲

  2008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为47.2   %,较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有28个县(市)和9个区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9个县(市)和5个区超过50%,最高的府谷县达到66.5%。

  2008年,83个县(市)平均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9.8亿元,较上年增长48.9%,6个县(市)超过50亿元,最高的神木县103.16亿元,44个县(市)增长速度超过50%,11个县(市)超过100%;24个区平均完成城镇投资108.43亿元,较上年增长38.4%,10个区超过100亿元,位居榜首的雁塔区507.97亿元,4个区增长速度超过50%,最高的王益区为126.2%。

  6、“强县”综合实力突出,“强区”竞争优势明显

  2008年,“十强县”人口占全省的7.2%,创造了18.4 %的生产总值,县均实现GDP126.26亿元,为83个县(市)平均水平的3倍;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2.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4.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46869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6倍,全国水平的2倍。

  2008年,“五强区”人口占全省的9.9%,生产总值占全省的19.5 %,“五强区”平均实现GDP266.53亿元,较上年增加66.61亿元,为24个区平均值的2倍;人均实现生产总值36017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全国的1.6倍。

  以上情况表明,2008年,我省县域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城区经济社会取得重大成就,特别是“十强县”和“五强区”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但也必须看到,我省区域经济发展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县域经济总量偏小,二是县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三是强县数量少。各级党委、政府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以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为契机,抓好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及时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县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全省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附件1:2008年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监测排名;

2008年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监测排名
位次 县(市) 位次 县(市) 位次 县(市)
1 神木县 29 蒲城县 57 汉阴县
2 靖边县 30 子长县 58 大荔县
3 府谷县 31 旬邑县 59 平利县
4 志丹县 32 长武县 60 淳化县
5 吴起县 33 子洲县 61 绥德县
6 韩城市 34 旬阳县 62 潼关县
7 高陵县 35 城固县 63 富平县
8 黄陵县 36 华阴市 64 麟游县
9 安塞县 37 延川县 65 紫阳县
10 凤翔县 38 周至县 66 商南县
11 定边县 39 蓝田县 67 山阳县
12 岐山县 40 勉 县 68 吴堡县
13 凤 县 41 澄城县 69 洋 县
14 横山县 42 富 县 70 佳 县
15 兴平市 43 永寿县 71 丹凤县
16 洛川县 44 柞水县 72 合阳县
17 户 县 45 陇 县 73 白河县
18 华 县 46 石泉县 74 白水县
19 三原县 47 宜君县 75 西乡县
20 彬 县 48 延长县 76 宁陕县
21 泾阳县 49 宜川县 77 镇坪县
22 礼泉县 50 千阳县 78 太白县
23 乾 县 51 米脂县 79 黄龙县
24 甘泉县 52 略阳县 80 岚皋县
25 武功县 53 清涧县 81 镇巴县
26 眉 县 54 镇安县 82 佛坪县
27 南郑县 55 宁强县 83 留坝县
28 扶风县 56 洛南县    

  附件2:2008年陕西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监测排名。

2008年陕西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监测排名
位 次 区 名 位 次 区 名
1 雁塔区 13 灞桥区
2 未央区 14 临潼区
3 碑林区 15 宝塔区
4 莲湖区 16 杨陵区
5 渭滨区 17 陈仓区
6 新城区 18 汉台区
7 金台区 19 耀州区
8 长安区 20 临渭区
9 秦都区 21 王益区
10 渭城区 22 商州区
11 榆阳区 23 印台区
12 阎良区 24 汉滨区

  附件3:2008年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监测排名进退位情况;

2008年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监测排名进退位情况
序号 县(市)名称 进位 序号 县(市)名称 进位 序号 县(市)名称 进位
1 宜川县 29 28 泾阳县 2 56 扶风县 -3
1 清涧县 29 28 潼关县 2 56 三原县 -3
3 永寿县 28 28 府谷县 2 56 安塞县 -3
4 富县 23 32 高陵县 1 60 华阴市 -4
5 横山县 13 32 太白县 1 60 紫阳县 -4
5 子洲县 13 32 武功县 1 62 镇巴县 -5
7 洛南县 11 32 韩城市 1 63 户县 -6
7 麟游县 11 32 汉阴县 1 63 眉县 -6
9 陇县 10 37 凤翔县 0 63 延川县 -6
9 平利县 10 37 岐山县 0 66 富平县 -7
11 柞水县 9 37 凤县 0 66 洛川县 -7
12 长武县 8 37 澄城县 0 66 略阳县 -7
13 礼泉县 7 37 子长县 0 69 南郑县 -8
13 旬邑县 7 37 神木县 0 69 宁陕县 -8
13 宁强县 7 37 靖边县 0 71 大荔县 -9
13 山阳县 7 44 周至县 -1 71 延长县 -9
17 淳化县 6 44 华县 -1 71 米脂县 -9
17 蒲城县 6 44 志丹县 -1 74 镇安县 -11
17 黄陵县 6 44 吴起县 -1 75 勉县 -12
20 合阳县 5 44 城固县 -1 75 商南县 -12
20 石泉县 5 44 旬阳县 -1 77 白河县 -13
22 彬县 4 44 丹凤县 -1 78 黄龙县 -16
22 定边县 4 51 乾县 -2 79 绥德县 -17
24 宜君县 3 51 白水县 -2 80 西乡县 -18
24 兴平市 3 51 甘泉县 -2 80 镇坪县 -18
24 佳县 3 51 留坝县 -2 82 洋县 -21
24 岚皋县 3 51 佛坪县 -2 82 吴堡县 -21
28 千阳县 2 56 蓝田县 -3  
注:“-”号表示退位。          

  附件4:2008年陕西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监测排名进退位情况。

2008年陕西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监测排名进退位情况
序号 城区名称 进位 序号 城区名称 进位
1 碑林区 3 9 金台区 0
1 阎良区 3 9 秦都区 0
1 杨陵区 3 9 渭城区 0
4 未央区 2 16 临潼区 -1
4 耀州区 2 16 王益区 -1
4 商州区 2 16 陈仓区 -1
7 灞桥区 1 16 汉台区 -1
7 榆阳区 1 20 莲湖区 -2
9 雁塔区 0 20 临渭区 -2
9 长安区 0 20 汉滨区 -2
9 印台区 0 23 新城区 -3
9 渭滨区 0 24 宝塔区 -4
注:“-”号表示退位。    



                                  二〇〇九年四月七日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