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把 “改善民生、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一个地区的富裕不仅表现在资本不断增加,更体现在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这是暖民心、聚民心、乐民心、得民心的好主张,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富裕三秦百姓、加快西部强省建设的重大举措。
民生易则民心顺,民心顺则天下安。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从我省经济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看,抓民生就是抓发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就是促进消费,拉动增长。因此,我们要围绕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工作重点,通过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省民生不断得到改善,居民消费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人均消费额并不高,主要是因为城乡居民收入偏低,民生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要把扩大就业作为改善民生增加收入的头等大事来抓。2010年我省30万城镇新增劳动力与40万失业人员并存,70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与200多万外省流入劳动力并存,25万应届毕业生与3万历年沉淀毕业生并存,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我们要坚定信心、竭尽全力、克服困难、统筹兼顾,把就业难这项民生之本做好。要把扩大内需与促进就业结合起来,把培育经济增长点与形成新就业增长点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立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增长的机制,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灵活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基层就业,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工作。
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需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加大对城乡低收入群众的帮扶救助力度,要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搞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做好社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社保保险关系跨省、跨市转移接续工作。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是过好小康生活的前提。我们要用“真金白银”使人民群众感受到民生的分量和党的温暖。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足额兑现津补贴政策,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保障水平。把鼓励投资创业、增加财产性收入作为居民致富的重要途径。要有序实现土地集中、产业聚集和经营集约,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切实办好解民忧、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继续扎实推进民生八大工程,抓好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中小学蛋奶工程、农村育龄妇女体检治疗工作。加强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搞好经济适用房建设,解决好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以及乡镇干部和农村教师的住房问题。发展民生事业还迫切需要深化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投入机制,健全促进民生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新的一年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惠民的好政策及党的温暖及时送到群众中去,与广大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奋进,始终把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根本目标,要在加快科学发展中不断开创富民强省的新局面。(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