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陕视察时的重要讲话深刻指出: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切实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总书记强调,这是解决我国经济深层次问题、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经济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必由之路。讲话纵览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大势,指明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方略,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建设西部强省,必将产生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坚决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发展理念。近几年,陕西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越是这样,我们越要处理好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关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由重数量向既重数量更重质量转变,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由结构不合理向结构优化转变,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区域发展不平衡向关中、陕北、陕南协同发展转变,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产品深度转化转变。
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突出重点,全面推进。首先,下大气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认真落实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切实淘汰落后产能,尤其要立足自身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具有地区优势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服务业,在推动金融、物流、研发、商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上迈出新步伐,在利用陕西历史文化深厚、民俗风情独特、革命遗迹众多做大做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上取得突破,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第二,下大气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挥陕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众多、科教实力比较强的优势,积极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突破更多核心技术,获得更多自主知识产权,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调整经济结构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为推进自主创新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第三,下大气力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农业技术推广,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果业、畜牧业等特色高效农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农民工返乡创业,深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深化农村改革,重点搞好土地管理制度、集体林权制度等方面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第四,下大气力搞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大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力度,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积极推广低碳技术,有效降低能耗、水耗、物耗水平,有效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抓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积极推进重点流域环境治理、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等工作。继续抓好秦岭生态系统保护工作,增强水源涵养能力,保持生物多样性,使这个资源宝库持久焕发生机活力。第五,下大气力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促进各类小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继续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筹对内对外开放,发挥好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积极引进省外资金、技术、人才;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同欧亚大陆桥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努力把陕西打造成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
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抓住机遇,积极奋进。我省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正当其时。要充分利用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加速的大好时机,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扎扎实实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高效益的快速增长。
新年伊始,春意萌动。正当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召开,全省上下正在总结经验、擘划未来的重要时刻,胡锦涛总书记来陕西视察工作,对三秦大地的科学发展殷切寄语。我们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使我省的科学发展再上新水平,强省富民再迈新步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