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短文,开短会,说顶用的话。”是省委书记赵乐际前不久在省纪检工作会议讲话中的一个郑重要求,把文风、会风与党风视同强调,当为全国先例,也应是陕西今年各项工作的一种行为规范。
文,自生成就是思想的载体,无论当下演化出公文、艺文、论文或网络文等诸多文体,但文的载体功能依然概莫能外。就说文学之类艺文和专业类学术论文,或以情感细节感染人,或以论据论证启迪人,其文也都是情感和主张的载体,只因情感和思想的深广,文在引发编读互动中传播思想感情,读者容许这类文章可长一些,但过长而炫空,读者也会生厌。“讲话”所指公文,或近似公文的一些文体,每篇文章,就只表达一个中心思想,而且所表达的思想,从中央到地方是完全确定的、不可更变的,也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这类行文只需点到怎么照办就行了,关键在于指准应该怎么样照办,完全没必要再细论详释地阐发长文。
开会也一样,一个会议形成一种决议,解决一类问题,实质也是按照从中央到地方不变的思想解决当地实际问题,关键在于找准解决什么问题和怎么样解决问题就行了,根本没必要开得多么长。
问题正是,有些文确实发得太长,有些会确实开得不短。文长会不短,其根源在于我们的一些干部缺乏“吃透”精神:一没吃透上边“思想”实质。就说“科学发展观”,即便我们一些同志背得滚瓜烂熟,但并没有真正领会其思想实质,尚不晓得科学发展,实质就是要从当下正在发展的方式中尽快转变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式。二没吃透当地经济社会实际。即便我们有些干部对所负责地区、单位的概况了如指掌,但真正如何领导其遵照规律科学发展,尚缺乏基本发言权。三是习惯于文山会海的空泛形式和工作方法。由于两个没吃透及旧习惯影响,所以有些文写不到点子上,有些会议不到实质上,有些话讲得绕弯、空泛、冗长,不大顶用。
可见,“短文”、“短会”实质不在于“短”,而基于“实”!只要我们围绕中心,心系百姓,扑下身子,真心实干,我们所发的文,就会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纲领;我们所开的会,就将成为推动实际工作的誓师;我们所讲的话,就是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并与人民群众同舟并肩投身实践的话语。这样的话,顶用,百姓会听,能照办。这样的文,这样的会,自然不可能长,且短而有效。(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