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各参学单位按照省委各参学单位要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把解决突出问题贯穿学习实践活动之中的要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工作实际,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力戒形式主义、短期行为和“政绩工程”,努力解决突出问题,取得了成效。
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各参学单位始终把解决突出问题放在重要位置,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检验标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及时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办成了一些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使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铜川、宝鸡、西安、渭南等市规范化卫生服务室全部建成,乡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安康市汉阴县针对群众反映的看病难问题,投资40余万元建成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在全市率先实行报销网上审批和资金网上拨付“报销直通车”,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看病报销。汉中市宁强县青木川镇将小城镇建设与灾后重建、生态旅游开发、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投资6000多万元实施水、电、路、垃圾场、污水处理等五大项41个子项目工程,改善了群众居住环境。
着力解决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针对基层党组织基础薄弱等突出问题,各参学单位及时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配强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保证了基层党组织工作正常开展。渭南市以开展“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月活动”为契机,对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的基层党组织进行整顿,配强了党组织负责人,理顺了党组织隶属关系,新建非公经济党组织18个,新社会组织党组织9个。铜川市在农村大力推行“党小组+产业协会”的党建模式,50%的行政村在产业链上建立了党组织,推动村上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宝鸡市凤县全面推行“党员政治生日”、流动党员“编外指导员”、党员中心户等制度,扎实开展流动党员“双向沟通”、“回村就职、回乡创业、回报家乡”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创新 “村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党员+群众”的农村党建工作新模式,构建了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切实解决党员干部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基层部分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深化和拓展党员承诺制、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服务日等主题活动,使党员干部真正成为为民办事的知心人、热心人。安康市紫阳县成立党员干部作风整顿督查检查领导小组,深入开展 “党员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进一步规范党员干部言行,密切了党群关系。汉中市勉县开展了乡镇机关干部入户包抓帮扶选择一个项目、制定一个规划、落实一定资金的“三个一”活动,在乡镇村普遍开展乡镇党委书记大接访活动,树立起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知民忧、解民困、帮民需的亲民务实作风。 (陕西日报 记者 齐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