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谋划陕西“十二五”发展大计,必须明确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首要任务。在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过程中,我省广大干部群众普遍认识到,经济欠发达依然是陕西的基本省情,富民强省依然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下一个五年中,我们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继续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良好势头,努力实现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准确认识省情是我们迈向“十二五”的前提和基础。总结“十一五”,谋划“十二五”,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县域经济发展比较薄弱,科技优势发挥不够明显,民营经济发展亟需加快,群众经营性收入偏低等等,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要在“十二五”时期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按照五中全会精神要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坚持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包容发展。
在新一轮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热潮中,全省上下更加明确地认识到,必须把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作为我省“十二五”改革发展的主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势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基础保障水平,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才能实现全省经济总量翻一番、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台阶,实现富民强省的宏伟目标。近来,省内各地市、各部门和众多专家学者,结合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十二五”经济发展问题,紧密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了富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榆林市委中心组 “十一五”以来,榆林总体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但仍处在经济转轨、体制转换、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和转方式、富百姓、建强市的攻坚期,“十二五”发展对榆林来说至关重要,按照省委对榆林发展的总体要求,榆林市必须结合本市实际,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更加积极地推进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现代特色农业基地、陕甘宁蒙晋区域中心城市“三大建设”,着力打造能源、区域、城市、生态“四大经济”。要着眼全省发展,把榆林建设成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一极和中国内陆开放开发战略新高地;切实落实省委对加快榆林发展的总规划,明确榆林“十二五”发展目标,到2015年,实现GDP4000亿元,财政总收入100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0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万元和1万元;要有清晰的发展蓝图,打造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和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要有发展载体,形成大能化、大农业、大城镇、大生态、大交通、大流通、大文化、大科教、大资本、大平安等十大规划;要有规划实现的支撑体系,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搞好改革开放、文明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包容发展、和谐发展。
咸阳市委中心组 以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按照省委要求,紧密结合咸阳实际,谋划“十二五”发展蓝图,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目标。一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在调整经济结构上下功夫,在壮大特色产业上求突破,在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上见成效。二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有力抓手,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互动共进、融合发展。三要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围绕政府职能转变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促进政企、政资、政事以及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四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生活理念。五要不断改善群众生活。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加快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新模式。六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
渭南市委中心组 在进一步结合渭南实际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的工作中,大家一致认为,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决按照省委对渭南工作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从市情出发,探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方向和任务。“十二五”渭南要突出把握好五点:一是必须把加快发展、提升实力作为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二是必须把调整结构、转变方式作为一条主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环保经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推动方式转变、经济转型。三是必须把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作为基本要求。加快推进城镇化,积极推进以土地流转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提升农业集约化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四是必须把深化改革、推进创新作为不竭动力。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以改革创新推动跨越发展。五是必须把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千方百计解决好事关民生的各类现实问题,真正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陕西省水利厅厅长王锋 紧密结合陕西实际,进一步深入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我们要认真落实省委提出的“以水利建设为重点提升基础保障水平、加快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决策部署,不断增强水利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功能。一是大力发展资源水利,加快建设引汉济渭、东庄水库、陕北黄河引水等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和重点水利枢纽工程,着力构建水资源调控和城乡供水体系。二是优先发展民生水利,加快建设城市水源工程,提高城镇供水保证率;着力解决好困难地区群众的吃水问题,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启动实施以“三项收费”为质押、贷款筹措50亿元资金集中开展大中型灌区改造项目,为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夯实物质基础。三是大力发展生态水利,按照省委全线根治渭河水患、真正把渭河的事情办好的重大部署,高起点编制渭河综合整治规划和方案,河道治理与生态治理同步开展,努力把渭河打造成为横贯关中的生态景观长廊、文化产业带和防洪安澜屏障。“十二五”期间计划完成水利投资833亿元,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支撑保障。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张宝通 “十二五”是我省由欠发达向中等发达省份迈进的转折时期,是建设强省的攻坚时期,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十二五”的首要任务,省委最近提出,陕西“十二五”时期,必须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保持经济发展势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基础设施保障水平,力争经济总量翻一番。这一目标十分符合陕西省情,朝这一目标出发,应当进一步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加大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增进百姓福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台阶。“十二五”陕西经济发展,还应当按照省委提出不断提高县域经济在全省经济总量中的份额的总要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把增收富民作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家庭创业、自主创业,扩大劳务输出,创造条件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继续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坚持把富民作为经济发展目的。只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一手抓富民,一手抓强省,统筹兼顾,全面协调,陕西在“十二五”就能实现富民强省的目标。(陕西日报 记者 魏伟 王忠杰 齐宇强 王雄 艾永华 张鑫 林琳 杜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