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委最近对基层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开展两年来的成果总结。期间,陕西省委将全省村级党组织用以农民增收为主的多项综合指标划分为四个档次考核,激励和奖励“升级晋档”,以党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以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检验党建成效。
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长期存在“两张皮”
墙上挂着各种奖状和锦旗,桌上摆着各种资料和书籍,门上写着口号式标语……长期以来,各级领导前往农村基层党支部了解情况时,常见这些景象。
陕西省委组织总结分析以往工作发现,虽然党建工作取得一些成绩,但农村基层党组织不同程度存在“三多一少”现象,即表彰奖牌多、授予锦旗多、墙上口号多、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切身利益内容少。
为了顺应广大农民期盼增收过上富裕生活的心愿,探索以党建工作推动农村发展、以发展成果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新途径和新办法,陕西省委决定:从2009年3月开始至2012年在全省开展以突出农民增收为核心的“升级晋档、科学发展”主题活动。
“二十字”方针分类定档评优提拔
陕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锦斌告诉记者,“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按照突出农民增收、兼顾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的原则,将农村党组织分为四个档次。
陕西省从生产发展(15分)、生活宽裕(50分)、村容整洁(10分)、乡风文明(5分)、管理民主(20分)五个方面,“二十字”方针具体将农民人均纯收入、主导产业、党员队伍建设等15项设置成百分制考核评价指标,得分在85分(含85分)以上定为一类村党组织;得分在65—85分(含65分)为二类村党组织;得分在50—65分为三类村党组织;得分在50分(含50分)以下为四类村党组织。
其中,农民收入在3000元以下为四类贫困村;3000—5000元为三类温饱村;5000—8000元为二类相对富裕村;8000元以上为一类小康示范村。
根据一类村党组织年增加数、年晋升一个档次的村党组织数、年晋升两个档次的村党组织数分别占各自村党组织总数的比例,对市、县、乡党委开展活动情况进行千分制考核。在任职期间连续两年受省委表彰的县(市、区)委书记和乡镇党委书记优先提拔使用;优先录用一类村或在2012年前至少晋升两个档次的村党组织书记为乡镇公务员。同时,对在任职期间连续三年居本市末位的县(市、区)委书记和连续两年居本县(市、区)末位的乡(镇)党委书记进行组织调整。
陕西省的目标是力争到2012年,全省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一、二类村党组织占全省村级党组织总数的50%以上,四类村党组织减少到总数的10%以下。
推动全省绝大多数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达到创建一类、扩大二类、提升三类、减少四类的目标。
围绕群众需要创新党建工作
“‘升级晋档’开展以后,自家一年要种啥干啥,村里领导和党员比我本人还着急!去年村支书罗清社来到家中商量,让我除了承包工程外,还让家里人多种些大棚蔬菜。”泾阳县云阳镇罗家村村民杨平均说。
“升级晋档”让农民得到了实惠,村级党组织也树立了威信。
宝鸡市眉县金渠镇红星村早在2009年就晋升为一类村,党支部书记张慧生自豪地说:“只要你把农民增收放在心坎上,就会赢得他们的尊重。我一年跑几趟国外为村民的猕猴桃找销路、找新技术、找新品种,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吴起县委书记冯振东说:“‘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是县级干部统揽农村各项工作的总抓手活动,既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力举措,也是实现农村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围绕农村产业发展,还创新了组织设置方式和活动形式。
陕西省泾阳县成立19家农业合作社党支部、22家产业化龙头企业党支部、6家新社会组织党支部,初步形成了支部+合作社、支部+示范基地和养殖小区、支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三种农村基层党组织形式,同时创新设立了蔬菜种植、奶牛养殖、农产品销售等特色党小组390多个。
陕西省“升级晋档”两年来,实现了党建工作与农村发展互动双赢。截至2010底,全省一类村由2009年初的211个增加到2803个,四类村由16812个减少到2980个。晋升一个档次的村11444个,占全省总数的42.5%;晋升两个档次的村968个,占总数的3.6%。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667元,增长19.4%。
基层党组织建设显著加强,广大干部群众对这项活动给予认可。
李锦斌说,“升级晋档、科学发展”的探索实践表明,在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必须深入了解并积极回应基层和群众期盼,创建贴近实际、贴近基层的工作载体。同时必须紧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围绕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这一中心,努力找准农村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增强创造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形成“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机制。(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