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8月5日召开的全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全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断强化监督检查,加大查处力度,特别是着眼于源头治理,探索总结了一系列创新制度,使我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沿着制度化、科学化轨道不断前进,并得到了中央纪委的充分肯定,在全国也颇有影响。
推行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根据我省的实践经验,专门增加了村务监督机构的内容,填补了对村民委员会及其组成人员监督的空白。目前,全省已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27030个,有效预防了农村干部腐败。
推行乡镇“廉政灶”制度,有效预防和遏制基层公款吃喝不正之风。目前,全省已有1300多个乡镇办起了“廉政灶”,使乡镇公务接待支出大幅下降。最早实行这一制度的商洛市,自建立“廉政灶”以来,全市乡镇机关年公务接待费下降了60%,每个乡镇年节约经费3—5万元。今年2月,我省乡镇公务接待“廉政灶”制度在全国党风工作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受到中央和中纪委领导的高度称赞。
推行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2009年开始在全省县、乡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全面推行这一制度,减少了重复访和越级访。目前,这一制度不断延伸扩大,全省乡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全部挂牌接访,一些县委、县政府和市县直属部门班子成员也实行挂牌接访。
推行基层便民服务制度,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今年,我省重点推行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制度,及时宣传公布惠农政策。实行“一卡通”制度,确保惠农补贴资金安全运行。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严肃查处截留、挪用、克扣、代扣代缴等违规违纪行为。
推行基层党务公开制度,不断提高权力运行透明度。截至6月底,全省44755个基层党组织开展了党务公开工作,其中18441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了党务公开工作。西安市新城区连续两年被中纪委评为党务公开先进联系点。全省呈现出力度持续加大、全面有序推进、亮点越来越多、成效愈加明显的良好局面。(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