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陕西安全生产“打非治违”见成效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8-09 07:00

安全生产,人命关天。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战略,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平安生活”理念,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取得显著成效。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安委会下达我省的安全生产指标完成情况良好,位列全国前三名。
    近年来,我省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好转,但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违规违章行为仍然是造成事故多发频发的突出因素。1至5月份,因非法违法行为导致的较大事故占全省较大事故总量的60%以上。
    4月中旬以来,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召开的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开展了“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省安委会成立了“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并下发了工作方案。6月6日,省政府在潼关县召开了全省“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现场会,对“打非治违”进行再部署。
    在“打非治违”工作中,我省各级、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真抓实干,措施得力,落实到位。涌现出了打非治违“潼关模式”、王村煤矿“手指口述”过程控制、县乡道路管理“武功经验”、黄陵矿山救护队“一专多能”等先进典型和西安渣土车治理经验。
    潼关县在“打非治违”工作中,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执法力量。从国土、公安、安监、环保等部门抽调60人,组建了由县政府直接领导的矿山综合执法局,成为打击非法生产、整治矿业秩序的专门力量。由各包联部门牵头,彻底封堵了880个非法和废弃坑口,逐一编号,统一制作公示牌。由乡镇党委政府牵头,彻底拆除“三小”设备、清除“三小”物料,拆除“三小”提金1508处。初步建立了防反弹的长效机制,构筑企业、职能部门、综合执法局、乡镇党委政府和群众举报的“五位一体”监管模式,使联合执法在制度层面得到了保障,形成了非煤矿山“打非治违”的潼关模式。
    黄陵矿业建成了一专多能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建设救护消防队,具备矿山、危化、火灾救援能力,已取得矿山救护三级资质,通过国家救护队质量标准化二级认证。该队除承担了黄陵矿区井下救援、地面消防、黄陵煤化工危化事故救援等任务外,已经参与扑救社会火灾4起、矿区周边森林火灾2起、交通事故救援3起,在保障企业安全的同时,也为属地安全作出贡献。
    此外,全省烟花爆竹企业整顿提升、机械化改造和标准化达标工作步伐整体较快,省安委会出台了鼓励企业购置爆竹混药一体机和烟花混药机的补助政策。黄陵矿业在其1号煤矿建设了采掘、通风等主要系统齐全的井下实训基地,切实提高了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实效,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高水平实训基地之一。富平县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烟花爆竹“打非治违”工作机制,乡镇政府承担辖区内烟花爆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排查职责,发现非法违法行为由县安监局和派出所进行执法。
    “打非治违”的有效推进,使我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今年上半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了较大及重特大事故。较大事故同比下降47.06%,未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煤矿、金属与非金属矿、建筑施工、烟花爆竹、道路交通、铁路交通、火灾等重点行业领域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有较大幅度下降。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计汇总情况,今年上半年我省各类事故死亡人数控制指标完成情况在全国排名第29位。(陕西日报)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