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投资一马当先。上半年,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呈现放缓态势,同比增长20.4%,比去年同期回落5.2个百分点。
在经济下行的不利形势下,我省固定资产投资逆势上扬,成为拉动经济平稳发展的主要动力。数字显示,1-7月,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32.13亿元,同比增长27.6%,增速比上半年上升0.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7.2个百分点,在全国位次由去年同期的20位提升到第9位。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陕西给出的成绩单,让人倍感振奋、信心倍增。
“当前我省正处在全面发力谋赶超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双重任务,投资毋庸置疑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的推动力。”在讲到投资的重要性时,省发改委主任祝作利这样说。
据悉,下半年我省将在大项目建设、调整投资结构以及释放民间资本活力等方面重拳发力,确保全年经济增速13%目标的实现。
重效率 大项目建设“加速度”推进
在“稳为基础、快为目标”的发展基调下,我省始终将大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的突破口,加速推进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发挥其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作为建国以来西安、陕西与西部引进的最大投资额的外商项目,一个千亿产业集群正在围绕着西安三星展开。按照一期投资达70亿美元的高技术产业项目规划,今年10月开工后,将有160家电子信息配套企业环绕周围。
目前,三星项目建设工地上征地、拆迁、三星大道建设等各项前期工作正繁忙而有序进行。三星项目的加紧推进,是我省积极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抓紧谋划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的缩影。
专家指出,越是经济低迷时期,越是增加投资的有利时期,也往往是谋取发展、赢得利益的最佳时期。在此背景下,省发改委紧紧抓住国家加快项目审批节奏的机遇,加强项目的申报、跟踪与衔接,争取国家批复了延安新机场、西安地铁3号线一期、韩城电厂330千伏电网加强工程、国华榆林靖边20MWp光伏并网发电等一批项目。
项目建设,钱从哪来?在争取中央投资、扩大政府投资举措的同时,省发改委积极联合有关部门召开重点项目与金融机构对接会议,稳步扩大信贷资金规模,同时争取核准发行了杨凌农业集团、西安航天基地等合计62亿元的企业债券,策划上报了有色集团、高速集团等一批企业债券近120亿元。1-7月份,全省新增贷款1336.3亿元,同比多增219.7亿元。新增企业贷款主要投向交通运输、采矿、制造业、批发零售等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分别增长14.3%、11.3%和30.9%。
在多渠道投资刺激下,前7个月我省新开工项目5842个,同比增长38.7%,增速同比提高47.3个百分点,扭转了新开工下降的局面。其间,仅6月底就集中开工了7大领域、48个、总投资532亿元的重大项目。国庆节前争取列入省重点项目计划的46个新开工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前期项目中20个以上提前开工建设,全省上下掀起了以“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为特色的项目建设热潮。
重效益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今年以来,我省利用全球产业发展的低潮期,精心选择投资方向,精心确定投资重点,以投资结构调整促进全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全力促进产业结构华丽转身的同时,确保了“拐弯超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工业强省,能源化工当家是我省的基本省情。我省集中力量抓好了延长靖边能源化工综合利用、中煤煤制烯烃等一批能源转化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页岩气开发和分布式能源落地、太阳能光伏电站等新能源项目建设,能源化工产业投资1-7月同比增长34.5%。
着眼长远,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我省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快速发展。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产业园、高性能钛合金丝棒材产业园、西安国际港务区智慧物流、西安软件新城等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加快推进。1-7月,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32.2%,高于固定资产投资4.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第三产业成为投资又一亮点。制定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支持物流、文化、金融及公共服务平台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建设,1-7月份服务业投资增速同比提高了1.9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农业投资呈现持续高速增长态势,1-7月同比增长68.7%。今年以来,我省深入推进100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快实施新增25亿公斤粮食生产能力、“果业百库”、退耕还林巩固成果等重大农业产业化工程。
民生始终是我省投资的优先领域,1—7月全省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合计完成1417.5亿元,占全部财政支出的81.2%,增长23.7%。今年我省重点推进的民生十大工程计划实施91类项目、总投资937亿元,目前均已开工、进展顺利。计划开工的40.58万套保障房也已经全部开工建设。渭河流域、重点镇建设分别完成投资31亿元和38.74亿元。
重效能 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数据显示:1—7月,我省民间投资完成2710.35亿元,同比增长31.2%,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3.6个百分点,投资增长正由政府投资拉动型向社会投资自主增长型转变。
这是今年我省经济领域又一鼓舞人心、提振信心的消息。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社会投资、激活民间投资,有利于进一步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改善经济增长质量。
乘势而上,再接再厉。7月25日和27日,由省发改委组织的“民企进陕”环渤海地区工作组分别在济南和天津召开座谈会,一场名为“民企进陕发展”的洽谈和重大项目签约活动即将在金秋十月举行,他们是为这项活动开展前期项目宣传对接工作。
我省的区位、资源、科技、文化等优势赢得了参会代表的普遍青睐,一位东部客商在座谈中谈道,“我们选择陕西就是看好西部,就是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民企进陕是继央企进陕之后,我省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年上半年所举行的央企进陕活动共引进52户中央企业参加,37户中央企业与我省签署项目206个,涉及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军工等7大类,“十二五”期间新增投资额7000亿元,几近“十二五”之前央企在陕投资总额。
“目前我省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44%,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8个百分点的差距,横向比、纵向比都有很大提升空间、很大潜力可挖。”一位知名专家这样分析。
民间资本正在加快整合提升,继去年我省首家民营投资机构民东投资公司成立之后,7月31日,17家民营企业联合出资组建陕西和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一批日益壮大的大型骨干民营企业正在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澎湃活力。(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