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腾的场面犹在眼前:延长石油挺近世界500强,全国首个重点产业项目评估体系出台,经济发展稳中提质;
惠民的乐章仍在耳畔:城乡居民收入比首次降至3以下,“先看病、后住院”全面铺开,公平正义逐渐显现;
……
十八大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紧扣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集中精力谋发展、惠民生、促改革、抓党建,全省经济社会面貌焕然一新,3700万三秦儿女向着实现“三个陕西”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经济发展呈现新面貌
今年以来,陕西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升,稳中向好。
前三季度,我省生产总值突破万亿,达到10579.43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在全国排第7位,比上半年提升了一位。其中,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比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民间投资比全国高出3.1个百分点;全省汽车制造业得到显著增长,预计到2017年年产量将达到百万辆;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领跑全省,陕北依然是全省经济最重要的增长极,陕南发展尤为明显,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增幅,已成为全省新的增长点。
一年来,我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全省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的发展态势。
稳中有进,需要科学研判当前形势,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2012年我省人均GDP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突破6000美元大关,已接近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线,意味着我省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
年初,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的战略部署。“三个陕西”的宏伟蓝图,为正处在“拐弯超车”关键期的陕西,给出了清晰的方向,增添了前行的信心。
稳中有进,还需要踏实干事,创新举措,在“为”上下功夫。
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方面,省政府制定出台了《陕西省重点项目推进办法》和全国首个重点产业项目质量评估体系,建立省重点项目联席会议制度。
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我省提前2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总任务,形成了条块结合、部门联动的省、市、县三级工作网络。
在加快发展服务业方面,年初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力图为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稳中有进是客观结果,稳中有为是主观能动。真抓实干,赢得发展主动权,是陕西经济继续保持上升通道的制胜法宝。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论述的强烈感召下,全省上下迸发出强大的发展热情和改革热情。以精简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和政府职能转变为突破口,一些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正在得到破解。
“舌尖上的安全”是当前百姓最为关心的民生大事。今年来,我省启动省市、县、乡三级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将全面分散在卫生、工商、食药监、质监等多个部门的食品监管职能统一起来,变分段管理为按品种和环节监管,验收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
目前,全省各部门正在制定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已有省发改委、省交通厅等14个部门提出了第一批50个拟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力争到2015年使陕西省行政审批事项在现有基础上减少三分之一。
与此同时,经济领域改革也在紧锣密鼓进行——
8月1日起,陕西2.3万户营改增纳税人开始缴纳增值税,营改增试点改革在陕西成功实施。根据测算,约95%的试点纳税人税负将有不同程度下降,最大下降幅度可达40%。
关于金融支持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出台,支持神木县争取国家级金融改革试点,支持府谷县开展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
……
同时,开放步伐越走越快,外向经济进一步提升。
日前,省委书记赵正永提出,要把陕西建成丝绸之路新起点,决定做好“十件事”。其中,面向中亚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面向中亚开放的通关工作,鼓励更多企业到中亚发展,加快建设面向中亚、服务西部的区域性金融中心都是经济领域的战略规划。
民生保障取得新成效
十八大以来,我省继续将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保障性安居工程加速推进,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多项民生举措让民本信念熠熠生辉。
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快速推进,截至9月底,国家下达我省的2013年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已基本完成,陕西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计竣工13.87万套,入住11.55万套。
就业是民生之本。省委、省政府将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与出台一系列举措相结合,努力扩大就业。一年来,随着以三星为首的近20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入驻,带来了大量就业岗位,今年西安高新区研发及生产技能型岗位需求上升了30%—40%。此外,我省还通过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工作、大力开发见习岗位等措施拉动就业。
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60元,位居全国第16位,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175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
今年,我省将在所有乡镇卫生院和各市遴选1至2个县级医院推行“先住院、后付费”,以方便群众看病报销。
……
就业、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难题正一点一滴得以化解,陕西的民生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坚定!
党政建设开启新风尚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立即在全省刮起了一阵新风。今年年初,省委出台28条实施意见,从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文件,规范出访活动,改进新闻报道等方面作出具体要求。
结合我省实际,28条实施意见分为“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外事活动”、“改进安保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发扬延安精神”八个部分。“发扬延安精神”更为陕西独有,其核心意思就是要“勤俭办事”。
我省首先要求注重实际效果,省委常委调研活动要根据主题安排内容,要求蹲点驻村进企调研。提倡随机走访。汇报工作要多谈问题和建议。省委常委调研不实行道路管制。全省性重要会议、重大活动,不停止、不限制群众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调研地方不安排警车带路,不搞层层多人陪同,在机关食堂或廉政灶就餐,不赠送各类纪念品和土特产,一般性会议活动不报道,公务车辆配备使用按1人1辆国产轿车核定编制,不为所配专车增加高档配置或豪华内饰等。
同时,许多政府部门将“办公地点”从餐桌搬回了办公室,整个办公生态有了明显改观。一些高档酒店门口以往“车位难求”的场面已很难看到。
省委高度重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创造性地决定把开展全省性的大规模调研工作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来抓。从3月份开始,我省“下基层、接地气、访群众、查问题”调研活动大规模开展起来,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深入到全省2.7万个行政村、2000多个社区,查摆问题、找准症结。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全省各地各部门查摆问题,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年来的发展成就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十八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三个陕西”建设必将在开局之年发出最强音!(陕西日报 记者林琳 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