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WAP手机西岳清风网
清风习习砺初心 ——省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学员赴渭南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主题实践教学侧记
来源:秦风网 发布时间:2021-06-11 09:11

秦东大地,暑热麦黄。67日至8日,省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学员赴渭南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主题实践教学。两天时间里,学员们先后前往富平、蒲城、潼关,走访了八路军120师抗日誓师纪念地、王鼎纪念馆、林则徐纪念馆、杨震廉政博物馆、渭南廉政文化主题展馆等地,通过看、听、感、悟,忆初心,明使命,接受了一次廉政文化教育的精神洗礼,增强了廉洁自律的意识,提高了党性修养。

84年前,八路军120师就是在这里举行了抗日誓师大会,奔赴华北抗日前线……”在富平县庄里镇,一边听着讲解员的生动解说,一边瞻仰着八路军120师抗日誓师纪念碑,学员们强烈地感受到先烈们为保家卫国出征时视死如归和义无反顾的英雄气魄。

“今天,我们到120师全体将士抗日誓师出征的地方缅怀革命先烈,感受他们为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惧牺牲、甘洒热血的精神,就是为了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传统,时刻牢记初心使命,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中华民族谋复兴。”学员成应斌感慨地说。

位于关中平原腹地的蒲城县,是清代名相王鼎和近代爱国将领杨虎城的家乡,故有“将相故里”之美誉。在这里,学员们集体观看了《将相故里·廉脉千秋》廉政教育片,并赴王鼎纪念馆、林则徐纪念馆现场参观学习。

在王鼎纪念馆,跟随讲解员的介绍,学员们了解了这位清代重臣清操绝俗、两袖清风、刚正不阿的一生。鸦片战争爆发后,为了唤醒昏庸的清廷,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在经多次劝谏无用后,74岁高龄的王鼎怀揣遗折,慨然自缢,尸谏成仁。王鼎“卒之日,家无余赀”,家中竟买不起一口匹配他东阁大学士身份的棺材。

“我们讲气节,就是要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奉献气节;有坚持原则、敢于亮剑的斗争气节;有清正廉明、一毫莫取的廉洁气节。唯有如此,才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王鼎纪念馆“龙庭斥奸”雕塑前,渭南市委党校教师张亚娥为学员们上了一堂廉政教育课,满怀深情的讲述,让大家陷入沉思。

“王鼎身上那种坚持原则,为了真理敢于抗争的精神令人钦佩。他的清正廉洁更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学员刘杰说。

蒲城人为何会对千里之外的福州人林则徐怀有强烈的情感?在蒲城县林则徐纪念馆,听着讲解员的讲述,学员们心中的疑惑逐渐解开。

1846年,林则徐上任陕西巡抚不久,为感谢恩师王鼎,特向道光皇帝请假三个月,来到蒲城为王鼎守心丧。这三个月,林则徐就住在此处。和恩师一样,林则徐一生为官清廉刚正,受世人敬仰。他最为人称道的一句话是:“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以此勉励后世子孙修身立家、勤俭持家、耕读传家。

“无论是往圣先贤的廉政故事,还是孕育古代廉吏的家风家训,抑或是中国共产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扎实举措与辉煌成就,都给我们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廉政教育课。”学员魏国林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廉政文化,提高自己的精神修养,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注重家教家风的建设。

“四知”美名留青史,清白家风传千年。在渭河入黄口的潼关县,埋葬着一位东汉大儒——关西夫子杨震,杨震是我国古代清官的典型代表,他拒绝贿赂“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故事广为流传,因此也被称为“四知先生”。


在杨震墓前,学员们感佩于这位清官廉吏的高尚情操,感悟他传承千年的廉政智慧。“杨震心系百姓、为官正直,敢于向腐败现象亮剑的忠勇气概令人钦佩,值得我们每位纪检干部学习。”学员叶珺说。

在本次廉政文化建设主题实践教学的最后一站,渭南廉政文化主题展馆内,中共渭南市委党校政法教研部教师程佳从“仁爱厚德,以民为本”“君子之道,忠贞如初”“家国同构,传承家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利剑高悬,警钟长鸣”五个方面对廉政文化做了系统阐释,结合白居易、南大吉等先贤的感人事迹,启发党员领导干部要清廉、谨慎、勤勉,真正做一个为民务实的“五好”干部。


“悠悠渭水传唱古今廉事,一路清风收获一份廉心。渭南打造的廉政文化‘一轴四点’工程,是广大党员干部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增强廉洁意识的重要平台、品鉴廉洁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参观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古代清官廉事,也深刻明白了成由清廉败由贪的道理。见贤思齐,我们应该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和道德滋养,立足本职工作,不断强化遵规守纪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自觉,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真正做一名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党员干部。”学员何备战说。

什么是清正廉洁?什么是纪律严明?什么是勇于担当?在短短的两天实践学习中,学员们探寻答案、感悟初心、明确方向,纷纷表示要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以昂扬的精神状态、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廉洁的作风履好职、尽好责,做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党员干部。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