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WAP手机西岳清风网
筑牢纪律防线 做好监督执纪“后半篇文章”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1-27 08:3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的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近期,认真学习了市委印发的《关于做好监督执纪“后半篇文章”的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试行)》),感触颇深,“前半篇文章”和“后半篇文章”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前者是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完成和保障。做好“后半篇文章”,不仅有利于推动当下问题的解决,也有助于为开启下一篇文章提供方法、创造条件、开拓路径,形成互动互促的良性循环。

做好监督执纪“后半篇文章”是当务之急、当下之要。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是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纪检监察工作中,“处分”干部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处分”这样一种方式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一直以来,党中央推进监督执纪的“前半篇文章”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如何在坚持“严”的主基调,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前提下,着力破解受处分党员干部精神状态不佳、不敢干事、不愿干事的苗头性问题和部门管理松懈、教育缺乏特殊性、干部复职欠缺规矩等问题,激励他们放下思想包袱、敢于担当作为成了我们各级党委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做好监督执纪“后半篇文章”势在必行。

《办法(试行)》是对“国之大者”的深入践行,为全市各级党委抓好“治病救人”提供了依据。市委《办法(试行)》就处分或处理决定执行、政治生态研判、典型案件剖析、问题整改落实、开展警示教育和回访关爱等方面工作作出明确规定,这里面党纪政务处分决定执行工作是案件查处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处分决定是否执行到位,关系到纪律权威是否真正立得起来;剖析研判是追根溯源、找准病灶,以点破面、举一反三从思想深处找准问题的重要抓手,是从执纪到整改的中间段;问题整改是监督执纪“后半篇文章”中的“治病”,是从根子上解决违纪违法和贪污腐败问题的关键举措;警示教育是以反向案例为镜鉴、以先进典型为榜样,推动形成良好政治生态的核心方法;回访关爱既是做好受处分或处理人员思想政治和心理疏导工作、解开心结和唤醒党性责任意识,使其重燃工作热情的最后一课,也是落实三项机制中的容错纠错机制,鼓励担当作为和重新启用干部的重要环节。以上环节相互衔接、完美配合,形成了从处分到回访的工作闭环,对全市加强对受处分干部的教育关怀,做好“治病救人”的“后半篇文章”,使全面从严治党更有温度有着重要作用,也是干部干事创业无意过失的“定心丸”“后悔药”。

要严格贯彻落实《办法(试行)》要求,将监督执纪引向纵深、取得实效。作为大荔县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抓好《办法(试行)》是我的工作职责。我一直很重视干部使用工作,在全县叫响了“成绩是基础、工作是后台、实力是资本”的选人用人理念,提倡“要努力营造一种身累、心不累的工作环境,让每一位干事创业者有底气、无顾虑”,让那些关键时候豁得出、重大任务冲得上、心思花在干事上、本事用在落实上的干部有平台、有奔头。特别是在干部重新启用上,深入践行省委容错纠错机制要求,重新启用了10余名之前干事创业失误、无意过失问责的干部。接下来,我将紧扣“处分执行、剖析研判、问题整改、警示教育、回访关爱”五个工作环节和各项工作要求,安排纪委监委部门牵头,组织人事、编办、财政、医保、执法司法和各镇(街道)配合,各负其责、协调高效落实好监督执纪“后半篇文章”要求,并不定期听取相关情况汇报,推动形成干事创业抓落实的浓厚氛围,为奋力谱写渭南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贡献大荔力量。(中共大荔县委书记 刘莉)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