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澄城县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始终坚持责任夯廉、教育倡廉、制度保廉、监督促廉、惩处护廉、改革推廉,有力推动了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
健全网络,科学监督。一方面聘请党风廉政监督员和政风行风监督员,健全社会监督体系。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基层组织中聘请了49名党风政风行风监督员,制定出台了《澄城县党风政风行风监督员管理暂行办法》;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研究起草了《澄城县科级党政主要领导勤廉指标量化考核细则(试行)》,在全县党政主要领导向县纪委全委会述廉大会上,提出用打分办法来衡量述廉对象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职责和执行廉政法规情况。
加大纠风力度,关注民生热点。设立学校收费百名监督岗,每校确定50名学生和50名家长为收费监督员,通过发放监督卡、定期座谈、不定期回访、电话了解等形式,尽最大的发挥家长、学生的监督作用,树立学校的收费意识,从而收集意见建议,了解各学校的收费情况,把乱收费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从源头杜绝违规收费的发生;安装助农POS机,在全县10个乡镇和176个村建设一厅式或集中式便民服务室,在75个村安装了助农POS机,使广大群众不出村,就可以方便对惠农补贴资金进行领取现金、查询余额,转账、消费等业务。
实施“五大工程”,扎实推进农廉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三至五年时间在全县大力开展以实施“乡村清风工程、农廉阳光工程、风险预警工程、惠民护农工程、示范建设工程”等“五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农廉目标要求,并逐年提出推进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开展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双十佳”创建活动,推行村级事务村民监督委员会鉴定制度,大力开展村民监督委员会“四化”建设,即工作职责标准化,监督内容标准化,监督程序标准化,保障制度标准化。重新调整了监委会主任报酬,2000人以上的村监委会主任月工资300元,1000至2000人的村260元,1000人以下的村200元,至目前已全部发放到位。
坚持以惩处为保障,形成查案“四五六”工作法。坚持“有反映必查”和全员办案的原则,坚持“四个介入”,抓好“五个协调”,突出“六项重点”,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四个介入”即:积极介入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之中,介入到项目建设进展之中,介入到作风效能建设之中,介入到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之中,不断拓宽案源线索。“五个协调”即:搞好与案发单位的协调,争取其支持配合;搞好与县委、县政府的协调,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搞好与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协调,争取指导与帮助;搞好与公检法等部门的协调,形成办案合力;搞好与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的协调,强化办案力量。“六项重点”即:重点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腐败案件;重点查处发生在重要部门重点岗位人员中的腐败案件;重点查处在支农惠农政策落实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重点查处工程建设和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腐败案件;重点查处损害投资发展环境的案件,重点查处商业贿赂案件。
进一步规范纪检监察干部任免管理工作。规范了纪检干部的提名任免程序,县纪委、县委组织部主要领导及主管干部的领导和同志就有关乡镇纪委书记、县直部门纪检组长(纪工委书记、纪委书记)提名任免审批程序进行了研究,并决定:乡镇纪委书记的提名、任免,由县纪委与县委组织部协商后提出意见,报县委决定或进行选举;乡镇纪委书记由同级党委委员担任的,其委员职务排序应在资历相同的委员前面。乡镇纪委书记原则上应干满一届,任职满10年的必须交流,任职5年以上的要有计划地进行交流。同时,规范了纪检系统干部管理,对全县纪委机关,部门纪检组长、监察室主任,乡镇纪委书记、纪委委员,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及成员共956名干部的个人信息情况,县纪委进行了汇总登记,建立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