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澄城县聚焦监督执纪问责主业,通过1234工作方式,全方位摸排问题线索,严查扶贫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突出一个目标,明确工作方向。该县把严查扶贫领域问题作为落实“三个助力”的有力举措,先后多次召开常委会和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查处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土地征收流转、“三资”管理、惠农补贴、扶贫救济、低保资金管理使用等重点领域,严查扶贫领域问题,对扶贫问题线索做到优先受理、优先处置。
打造两个平台,凝聚办案合力。建立向内聚力的办案平台。完善机关办案人才库,采取“以老带新,注重实战”方法,实行“纪委班子成员包案、科室主任协调、各镇纪委参与”机制,遇到疑难复杂、存在阻力的案件时,及时启动办案协作区程序,办案力量明显增强。构建向外借力的办案工作平台。发挥县委反腐败协调小组作用,联合审计、法院、公安、检察院等单位,共同解决办案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变单兵作战为联合作战,先后与信访、公检法移交问题线索20件,处理23人。
用好三种载体,激发监督活力。扎实开展“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线索排查”活动,发挥信访举报民情直通车作用,刷写墙体标语543条,公示举报电话和邮箱,公示举报电话网址,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对民生领域发现的问题,组织开展谈心谈话、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督促各职能部门建立健全惠民政策执行、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的具体流程和监督措施,并对执行情况定期开展“回头看”。利用门户网站、微信平台等媒体,通报曝光各镇(街道)查处侵害群众利益案件情况,“铸廉”澄城监督执纪问责效果。
建立四项机制,推动工作落实。建立常态化下访机制。充分发挥信访举报民情直通车作用,确定镇古会集日为巡回接访时间,“零距离”受理举报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线索56件。建立信息化受访机制。充分发挥“12388”网络举报平台作用,开通“澄城作风”微信公众号,注重扶贫举报电话收集问题线索的主渠道作用,共受理群众诉求及问题举报200余件次。建立季度考核点评机制。对各单位季度纪律审查工作情况进行打分排名,通过县电视台、政府网站、“澄城清风”网站等媒介通报曝光,助力追赶超越,对工作不力的17个镇、部门“一把手”实施约谈。建立系统化专项巡察机制。启动县委第一轮专项巡察,确定县交通局、县残联为被巡察对象,紧盯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充分发挥专项巡察发现问题线索的主渠道作用。
截止目前,全县共立案查处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39件,党政纪处理35人,诫勉谈话10人,移送司法3人。其中扶贫领域问题26件,党政纪处理22人,诫勉谈话8人。(澄城县纪委 左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