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纪委将公开、透明贯穿到办理信访举报的各个环节,袄地“五公开”公开政策法规、公开信访渠道、公开受理情况、公开办理过程和公开处理结果,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信访工作好坏的基本标准,为群众信访铺就“阳光路”。
公开政策法规,给群众一张“明白卡”。采取上墙、上网、上报等形式,公开《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控告申诉工作条例》、《监察机关举报工作办法》、《信访条例》等,让群众知晓有关信访举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职能、受理范围、工作原则、工作程序、工作纪律,明白信访举报人的权利和义务等,给群众一张“明白卡”,引导群众正确运用法律武器和国家政策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公开信访渠道,给群众一个“阳光台”。我们已于08年开通了白水清风网,建立了信访接待电子信箱,确保专人管理,使群众的信访更加便捷。同时,还通过公示栏公开举报电话、受理范围、处理程序及领导干部姓名、职务、分管工作、联系方式,落实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进一步拓宽群众信访举报的渠道,给群众一个“阳光台”,方便群众信访举报。
公开受理情况,给群众一颗“定心丸”。对实名举报者公开承诺:一般信访问题5个工作日内反馈受理情况,30个工作日内反馈办理结果;向下交办的信访件,3个工作日内反馈办理结果;另外,还对处理程序、保密措施等事项向举报人公开承诺,让举报者吃下“定心丸”,放心举报。
公开办理过程,落实群众的“参与权”。通过张榜、会议、通报和网络等方式,将信访办理过程公开。对影响面较大、反映侵犯群众利益问题的联名信、集体访、或与事实出入较大但又线索不明的信访,采取吸收职工代表参与、公开接受群众提供举报线索、召开听证质询会等形式进行公开调查。在公开调查前,将调查时间、举报电话、接待地点、调查人员等情况在反映问题的发生单位进行公示,公开接受群众提供调查线索,落实群众“参与权”,让群众清楚“谁来调查”、“怎样调查”。
公开处理结果,还群众一个“知情权”。对实名举报,处理结果一律向举报人当面反馈;对匿名信访,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对涉及职工利益的问题,在原单位公开,对有代表性、典型性和普遍教育意义的问题,以文件通报和网站、报纸上刊载等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曝光;对重大、疑难信访事项,实行公开听证;对典型案例,公开曝光,吸取教训。通过公开处理结果,落实群众“知情权”,使信访群众从“心中无底”到“胸中有数”。
半年来,白水纪委共接到来信、来访、来电24件,县纪委直接查办12件,转办13件,立案2件,纪律处分2人,群众反映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白水纪委 马晓敏)